麥肯錫在2020年7月發布了報告《全球消費者行為在疫情期間如何發生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從以下五個方面影響了消費者行為,其中一些將產生持久影響:
1.轉向價值和必需品
消費者更加注重他們的支出和消費,因為他們預計疫情的影響將持續4個多月。消費者打算將大部分支出轉移到必需品上,如食品雜貨和家庭用品,并削減可自由支配的類別。
2.轉向數字化和全渠道
在疫情期間,大多數類別的在線顧客數量增長了10%以上,許多消費者表示,即使實體店重新開張,他們也計劃繼續在網上購物。
在疫情爆發前在線轉化率較高的市場(如英國和美國),電子商務在所有類別中繼續增長。
3.價值是消費主要驅動力
對于某些產品和品牌,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導致無法在首選零售商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的消費者改變購物行為,包括嘗試不同的品牌和商店。
在全球范圍內,價值是消費者嘗試新品牌或在新地方購物的主要驅動力。
4.健康和關愛經濟
在各個國家,受訪者表示,他們從那些擁有健康、衛生的包裝和照顧員工的公司購買更多產品。
5.宅家的經濟
在大多數國家,超過70%的消費者對恢復他們“正?!钡耐獬龌顒痈械讲皇娣?。當許多消費者計劃外出購物和與朋友交際時,他們會遠離旅行和擁擠的空間。
中國以外的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恢復正常需要四個多月的時間。
而許多消費者,尤其是德國、法國、日本和美國的消費者,預計他們的財務狀況將比日常狀況恢復得更快。
受訪者對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的看法(%):

全球超過60%的消費者已經改變了他們的購物行為。
許多消費者在危機期間嘗試了不同的品牌或在不同的零售商購物。在美國和中國,超過75%的消費者嘗試過一種新的購物方式,而在封鎖不那么嚴格的日本,這一比例為33%。
自疫情以來嘗試過新購物方式的顧客(%):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麥肯錫:全球消費者行為在疫情期間如何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