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核電市場規模
中國核電產業自2011年后呈緩慢發展趨勢,由于核準與開工機組數較少,核電在建裝機容量持續縮小;據數據統計,中國核電市場2020年核電發電量為3,663億萬千瓦時,裝機容量為4,988千瓦,2020年核電發電量與裝機容量同比增長率僅為5%與2%,
相比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核電裝機容量增速較慢。
不過隨著核電項目的重啟,中國核電發電量在2025年有望達到5,786億千瓦時,裝機容量有望在2025年達到7,000萬千瓦。

2.核電行業發展前景
逐漸替代火電成為主流發電能源: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核電在中國電力市場中占比較低,僅占4.8%。
但通過對比核電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可發現核電發電效率遠高于風電與光伏。且在占地面積相同的情況下風電與光伏單個發電站容量僅為3-10萬千瓦,單個核電站裝機容量可達100萬千瓦。同時,風電與光伏成本分別為52.9元/萬千瓦時與86元/萬千瓦時,而核電成本遠低于風電光伏僅為39.5元/萬千瓦時,相比風電與光伏,核電因其經濟性與高效率,更適合替代火電成為主流發電能源。水電經濟性與發電效率雖高,但中國將面臨水電剩余可開發資源有限的問題,水電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
中國目前電力結構

沿海地區發展趨勢向好:中國沿海省份普遍存在發電量低于用電量的問題,電力供給存在缺口,當下多通過從西部地區輸送電力填補缺口,但遠程輸電成本過高,以云南輸送至廣東為例,平均輸電成本高達0.192元/千瓦時,嚴重擠壓送出端上網電價,進而擠壓云南當地財政收入。沿海地區剩余可用地面積較少,因此核電是當下解決沿海地區發電量不足的問題的最優選擇,現多通過增加沿海核電站運行機組數量進行電力擴容。
3.核電行業痛點
民眾的安全性顧慮:核事故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使得民眾對核能產生抵觸心理,并且"談核色變",如何打消民眾對核能的顧慮是中國乃至全球核電發展的重要痛點。三代核電技術的事故發生率雖已經極低,但潛在的安全風險難以避免,導致其市場下游接受度存在一定上升空間。
歷史上重大核事故

缺乏燃料循環:中國乏燃料處理技術與核能技術發展進度不匹配。其原因為前期核軍工如原子彈、核潛艇所產生的核廢料量較少,乏燃料后處理不足以引起核能企業重視,在核電站的建設導致乏燃料體量激增后,中國企業才開始進行乏燃料后處理技術研究,乏燃料后處理產業成熟度較為弱勢。在環保方面,2018年后中國環保政策趨嚴,乏燃料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乏燃料循環成為困擾中國核電企業的關鍵問題。
更多行業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數據來源
《頭豹研究院:2021年核電運營行業概覽:碳中和下的核電復蘇中廣核vs中核集團vs國家電投(34頁).pdf》
推薦閱讀
《中國核電-核電+風光“雙核”模式兼具低估值高成長-211107(22頁).pdf》
《中國核電-“雙碳”助力核電量價齊升新能源比翼齊飛-220309(3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