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券商經營模式
日本券商主要可以分成Top5大型券商(非銀行系、銀行系)、中小券商、網絡經紀商。
1、Top5大型券商
非銀行系:日本投資者結構以海外投資者為主,經過大蕭條
期的競爭和兼并,大型券商具有更強的綜合服務能力,因此更加專注于機構業務。日本前五大綜合性券商近年來受經濟大蕭條及網絡券商沖擊更小,雖然經紀業務收入仍沒有增加,但投行、資產管理、自營等其他業務發展迅速。尤其是在一級市場業務,主要是由前5大綜合券商獨攬。
專注領域:國內外機構業務、零售、國際化。
典型代表:野村、大和。
銀行系:業務收入仍沒有增加,但投行、資產管理、自營等其他業務發展迅速。尤其是在一級市場業務,主要是由前5大綜合券商獨攬。
專注領域:國內外機構業務(尤其并購)、銀證合作、零售。
典型代表:三菱UFJ、日興證券和瑞穗金融集團。
2、中小券商
隨著互聯網券商加入競爭,中小券商在零售客戶方面競爭壓力顯著加大,同時由于中小券商不如綜合型券商具有顯著資金及客戶優勢,因此不得不通過調整收入結構及差異化尋求突圍。相比大型綜合券商擁有基金、保險、資產管理、私人股權投資及房地產投資等多樣化的業務組合,中小券商的業務相對單一。差異化設置營業點,中小型證券公司會避開主要車站等大型證券公司可以輕松占有優勢的地區,而大多會選擇比較偏遠的地方,獲取優勢,通常營業點集中在起源地。
專注領域:國內機構業務、地區零售業務。
典型代表:極東證券、東洋證券。
3、網絡經紀商
90年代末后,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日本金融體系自由化及市場化的放開,網絡券商應運而生。憑借非常低廉的傭金率,網絡券商迅速占領了日本零售客戶的市場,與此同時日本整個證券行業傭金率快下滑。
專注領域:網絡經紀。
典型代表:SBI 證券、樂天證券、松井證券、Monex。

日本券商發展歷程
日本券商行業主要經歷了二戰后高速發展期、大蕭條時期、混業經營、網絡券商加入等幾個時期。

數據來源:《行業專題報告:境內券商迎來轉型高潮,模式分化尋求差異化競爭》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研報】非銀金融行業:本輪券商的創新周期為什么持續推薦券商板塊?
【研報】新角度看券商系列之六:“銀行 券商”后浪來襲?
券商業績預告普增市場交投活躍度維持高位券商業績預告密集期推動非銀板塊上行-210124(1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