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公司在2021年2月發布了報告《后疫情時代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持續和未來適應之路》。
疫情下社交距離和消費者謹慎態度導致中小微企業無法創收,這嚴重影響了企業支付費用和履行即時支付義務的能力。
許多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短期支持,幫助他們渡過危機。
1. 短期流動性救助
在國家經濟復蘇專項計劃(PEN)下,印尼政府啟動了多項舉措,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幫助。這些舉措中的許多都以流動性緩解的形式出現,包括贈款、補貼利息和貸款重組幫助。
然而,人們對這些倡議的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平均而言,只有不到55%的受訪中小微企業知道這些項目,只有不到30%的中小微企業使用這些項目。受訪者對這些項目的主要擔憂是信息缺乏和耗時。
政府幫扶意識和利用率都很低,平均在55%和30%以下:

2.生存支持(通過培訓使技能提升)
印尼政府為中小微企業提出的短期解決方案仍然主要集中在流動性緩解上,這為改善生存能力留下了問題。
這種支持的核心是支持和提高中小微企業所需的技能,以實現應對危機所需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大多數印度中小微企業都希望得到這種支持,以提高商業準備。我們的調查表明95%的受訪者對通過提高技能支持獲得生存支持感興趣。
向數字頻道的轉變被廣泛認為是一個長期趨勢。在一場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危機之后,規避風險的貸款偏好可能也會持續很久。
這些持續的趨勢將需要一種創新的方法來進行業務發展。目前只有13%的中小微企業在某種形式的數字環境中運營。中小微企業的低信用滲透率加劇了這些困難,波士頓估計目前這些企業中只有20-25%從事某種形式的信貸服務。這兩個鮮明的數據勾勒出了中小微企業在新常態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95%的中小微企業表示希望獲得以提高技能為形式的非金融幫助: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波士頓咨詢公司:后疫情時代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持續和未來適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