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場的定義
最早提出有效市場這一說法的是
Gibson,通過研究以價格形成理論為基礎的證券價格,發表了《倫敦、巴黎和紐約的股票市場》,提出了與市場有效假說相似的思想。
法國經濟學家
Bachelier提出了隨機游程假說(RWH),該假說認為,商品的價格變化是無規律可循的、隨機的,標志金融界開始正式對有效市場進行研究。
Samuelson、Fama和Mandelbrot初步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EMH)。即他們認為有效市場是基于完全競爭市場和理性投資者且風險中性的假設,市場將會及時準確地反映新的信息。有效市場中,市場價格已反映所有可獲得的信息,任何投資者都不可能通過分析公開信息獲得超額收益。
在一個有效市場上,與股票價格有關的各種相關信息改變時,股票價格能據此及時、準確地進行調整,過度反應與滯后反應都說明了市場的無效。

有效市場的類型
由于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信息,有歷史信息、公開信息、內幕信息等。哈里·羅伯茨最早提出了有效市場的三種形式,根據股票價格對相關信息的反應程度和反應范圍的不同,有效市場可以依次分為:弱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Fama則完整闡述了三種形式,使之得以廣泛應用。
弱有效市場:弱有效市場中,股票價格反映歷史價格和交易量的信息,任何投資者根據歷史價格信息做出的投資決策都不能獲取超額收益,也就是說,投資者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技術分析所做的投資決策獲取的收益,不可能高于簡單的“持有一一購買”投資決策的收益。
市場弱有效,股票價格已反映了所有可得的歷史信息,股價只對新信息作出反應進行調整,而新信息的出現是隨機的,所以股票價格服從“隨機游走”。
半強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中,股票價格對于所有公開可得的信息可以及時予以反應,體現出來,這些信息包括:歷史價格和交易量、披露的會計報表、年報中的信息、報紙上的信息及證券分析師的建議等等,弱型有效市場的信息集包含于半強式有效市場的信息集,前者是后者的子集。
在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某一股票供求關系處于均衡狀態時,該股票價格是均衡價格。新信息尚未公布之前,市場均衡,股價為均衡價格,一旦市場上出現影響股票價格的相關信息,投資者對于收益和風險的期望會發生改變,價格就會根據新信息進行調整,直到達到新的均衡點為止,并且股票價格進行調整的速度與公開信息的速度成正比,與信息公開的均勻度成正比。
如果市場中每個投資者都能夠獲取所有有關公開信息,并能夠合理分析信息,據此進行投資,則沒有一個投資者可以對新信息進行技術分析而獲取超額收益,也就是說此時的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將失去作用。
強有效市場:強式有效表示股票價格反映所有信息一一公開信息和內部信息,這些信息即使僅僅一個投資者知道,也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任何投資者都不能依據有關公開和非公開信息進行分析而獲取超額收益。對于現實的市場,很少有經濟學家支持市場達到強式有效的觀點。
更多銀行業、金融行業相關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研報】十四五規劃:構建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20201019(8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