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研究院: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知識產權發展白皮書(附下載地址) 胡潤研究院 機構待認領~ 2019-11-14 09:19:44 作者:胡潤研究院 2056 收藏 ?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人工智能定義人工智能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在學術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定義 :使一部機器的反應方式像一個人在行動時所依據的智能。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尼爾遜教授定義“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學科”。 著名的美國大學 MIT 的 Winston 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數字計算機或者數字計算控制的機器模擬、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 感知環境、 獲取知識并使用知識獲得最佳結果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根據人工智能是否能正式地實現推理、思考和解決問題,可以將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指不能真正實現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目前主流研究仍然集中于弱人工智能,如語音識別、圖像處理和物體分割、機器翻譯等。強人工智能是指真正能思維的智能機器,并且認為這樣的機器是有自覺的和自我意識的,這類機器可分為類人和非類人兩類。人工智能產業圖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變化與發展,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已逐步在底層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創新、上層行業應用之間建立初步產業鏈條。其中,底層基礎支撐包括數據、基礎算法、智能硬件(如芯片、傳感器)等 ;核心技術層典型的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智能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處理等 ;上層行業應用層則涉及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諸如 AI+ 安防、AI+ 醫療、AI+ 金融、 AI+ 零 售、AI+ 教 育、AI+ 家 居、 AI+ 農業、AI+ 制造、AI+ 網絡安全、 AI+ 人力資源、AI+ 知識產權、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等。伴隨著技術的創新和行業應用的拓寬,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布局已經悄然發力,節節攀升。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環境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組織逐漸認識到人工智能在經濟和戰略上的重要性,并從國家戰略和商業活動上涉足人工智能。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環境具備較多利好因素,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市場和人才供給、技術的積累和突破已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多方條件和資源相輔鼎力,人工智能大跨步向前邁進,萬億市場一觸即發。政治環境 :自 2015 年 5 月發布《中國制造 2025》,提出發展智能制造,我國政府進一步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 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更在 2017、2018以及 2019 年連續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可以看出在世界主要大國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出臺國家戰略,搶占人工智能時代制高點的環境下,中國政府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決心。截至 2018 年 11 月,全國已有 15 個省市發布人工智能規劃,其中 12個制定了具體的產業規模發展目標。通過一系列政策與資金扶持,各省市不斷強化當地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廣闊發展機遇和前景。經濟環境 :2018 年中國經濟外部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制造業景氣度持續降低到 50 臨界點,在陷入寒冬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依舊持續健康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熱度更是不斷提升。自 2015 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逐年攀升,據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統計,截止 2018 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383.8 億元,同比增長 27.6%。德勤中國發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報告中推算,在 2020 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 6,800 億元人民幣,2015 到 2020 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26.2% ;在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 710 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44.5%。大好的市場前景使得人工智能涌入大量資本,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初步形成,產業鏈各層級向深度融合發展,融合應用水平大幅拓展,智能經濟形態雛形初現,消費到生產、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量資本的涌入、商業場景的支撐、產業鏈各層級的深度融合使得人工智能真正進入了增長的黃金期。社會環境 :2018 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530 萬人,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 2.1%。國家對人才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截止 2017 年 12 月,全國共有 71 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了86 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2019 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 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 1 萬億元。在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優化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技術環境 :從專利申請量歷年變化趨勢來看,截止 2018年 5 月,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經歷了 1980 年之前的萌芽期、 1981-2000 年的緩慢發展期、2001-2010 年的平穩發展期,以及 2011 年以來的快速發展期四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7 年人工智能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更是突破 20,000 件,同比增長 25.4%。2018 年保持增長趨勢看好。在 2017 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預計,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規模超過 4,000 億元。人工智能賦能產業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這就需要行業參與者積極做好關鍵環節的布局,發揮好各自的優勢,搭建起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在核心能力創新方面,加強機器學習核心算法、人工智能芯、類腦智能、量子智能等前沿技術成為首要任務,提高人工智能產業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布局刻不容緩。(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本文標簽 研究院 中國 人工智能 產業 知識產權 發展 白皮書 下載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