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趨嚴重的氣候問題,減少生產生活中的碳排放,曾經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已不再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一種更健康、低排放的低碳經濟應運而生,目前,我國已出臺多項政策及措施,為低碳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本文將梳理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及作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低碳經濟
我國學者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低碳經濟提出了不同的定義:陳兵等(2014)認為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文明的低碳經濟、工業文明的高碳經濟,逐漸轉向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融合的另一種新型低碳經濟形態。這種新型的低碳經濟形態,不同于農業社會的低碳經濟,是以“碳排放權的優化配置和持續供給”為運行本質,而是致力于“環境資源利用的社會福利總效應”趨于最大化。如馮之浚等(2011)認為,低碳經濟就是低碳產業、低碳排放、低碳技術、低碳消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金涌等(2012)認為,低碳經濟就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綠色生態經濟。劉天森等(2020)認為低碳經濟是一種受氣候變化、環境問題、人文發展需求、后工業時代生產力發展要求驅動下的特定經濟發展模式,其轉型目標在于建設高碳生產力與人文尺度相協調的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其轉型路徑在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調整技術與制度創新結構。

2.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1)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隨著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導致諸多環境問題,這就使得人類不得不尋找新的經濟發展路徑。環境污染中一個重要而明顯的問題就是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產生,究其原因是經濟發展中工業向大氣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探病尋源,找到根本原因后,人類開始制定出相應的計劃,低碳經濟也就隨之而生。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在國外有著重要影響,在中國也是作為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存在。
中國現在處于社會轉型期 ,即向和諧社會轉向的過程
?!昂椭C”一詞,來源于古詞語,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然前提是我們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出現過偏失而失去平衡與和諧,所以提出和諧社會的構建。既然是和諧社會,那么在各個方面都應該處于和諧狀態。低碳經濟符合和諧社會的要求,沒有低碳經濟的和諧社會是不可能的,因為低碳經濟就是從人與自然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決人類生產與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關系。
(2)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我國行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限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轉型遇到諸多問題,最大的挑戰是創新能力不足,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呈快速增加之勢。要想在這個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重視產業結構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關鍵。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工業化雖以取得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部分差距,而發達國家作為國際規則的主導者,使我國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劣勢,新形勢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游戲規則的討論和制定,以利于我國的中長期發展和長治久安。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綠色經濟?與傳統經濟區別在哪?綠色經濟產業有哪些?
什么是綠色金融?綠色金融體系、發展模式介紹
數字經濟包括哪些行業?發展痛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