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國家信創政策梳理
(1)2020年1月,《國家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安全可靠”、“網絡安全”成為重點,政務信息化項目在報批階段,要對產品的安全可靠情況進行說明。
(2)2020年5月,《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3)2020年8月,《關于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為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加速國內科技產業建設,推動國產替代進程。
(4)2020年9月,《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加快基礎材料、關鍵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件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5)2021年3月,《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6)2021年11月,《“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壯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系;通過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測試,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園區為載體,推進產業集聚。
(7)202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政府采購的產品尚待研究開發的,通過訂購方式實施。
(8)2021年12月,《“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集成電路、基礎軟件、裝備材料、核心元器件等8大短板取得重大突破。

2、金融信創政策梳理
(1)2014年銀監會發布《關于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39號文),明確將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應用納入戰略規劃,到2019年,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總體達到75%左右使用率。
(2)2017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 發展規劃》
,信息技術持續驅動金融創新。貫徹落實“互聯網+”戰略,通過政策引導、標準規范,促進金融業合理利用新技術,建設云計算、大數據應用基礎平臺及互聯網公共服務可信平臺,研究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熱點新技術應用,實現新技術對金融業務創新有力支撐和持續驅動。
(3)201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黨委開展集體學習,基于技術變革和創新,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對金融網絡安全的新需求,加強對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規劃,穩步推進核心領域自主可控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提高金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有效性。
(4)201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發布《關于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銀發〔2018〕325號),決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組織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
(5)202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業開源技術應用與發展的意見》
,探索自主開源生態,重點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領域和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領域加快生態建設,利用開源模式加速推動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6)2022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2022-2025 年)》
,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來源:《廣電運通:數字人民幣促產業升級AI+城市助業務轉型(2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