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各類貸款業務的推動,而貸款體系是否健康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指標;在我國零售貸款的規模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不斷擴大,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同樣有著作用;那么零售貸款到底是什么?種類有哪些?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什么是零售貸款
零售貸款,是指商業銀行等貸款投放機構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境內、外自然人提供的,因經營、消費或其他需要,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零售貸款一般采用的是抵押貸款的方式。
一般來說,零售貸款的對象是消費者個人和私營小企業,期限大多是中短期,長期的較少,大部分采用抵押貸款和固定利率,不過近幾年也有一些無抵押的浮動利率個人消費貸款。

零售貸款種類
零售貸款根據借款人貸款資金使用用途劃分,可分為個人經營類貸款、個人購房按揭類貸款和個人消費類貸款。
其中:(1)個人經營類貸款可分為個體工商戶授信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兩種,主要貸款產品包括簡捷貸、經營連連貸等等;(2)個人購房按揭類貸款可分為個人住房貸款及個人商用房貸款兩類,主要貸款產品包括一手按揭貸款、置換式按揭貸款、二手按揭貸款和個人其他購房按揭貸款等;(3)個人消費類貸款主要包括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快速消費貸、住房裝修貸款和旅游貸款等品種。
零售貸款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零售信貸具有小額、分散、無抵押的顯著特點,無論是貸前的逆向選擇風險,還是貸后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所遭受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都更為嚴重。然而,在個人征信體系尚不健全的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報告是最重要的信用信息來源,但該系統中僅
3.5
億人存在借貸歷史記錄。顯然,在貸款需求多樣且分散的零售貸款領域,無論是央行征信的有效覆蓋度,還是數據類型的維度多樣性,都極大地限制了缺乏借貸歷史和信用信息不足的借款人的信貸可得性,甚至可能將部分潛在的優質客戶拒之門外,進而導致信貸結構失衡和金融普惠不足等問題。
解決對策:近年來,大數據及機器學習算法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不斷運用,為緩解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可行方案。具體到商業銀行零售貸款領域,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技術,以低成本收集、加工、存儲多維度的客戶畫像數據,并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信息驗證、利用云計算技術敏捷處理數據,構成質量較高的數據生產要素;另一方面,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對高維稀疏數據的處理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銀行對借款人信用風險的準確預測能力還能夠通過線上化、實時化運營而提高借貸服務的效率。
以上就是有關于零售貸款的定義、種類和問題、主要對策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金融行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再貸款是什么意思?分類有哪些?
零售貸款監管政策有哪些?零售貸款國家政策梳理
什么是共享金融?共享金融的表現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