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i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 Price
Index,縮寫作CPI;亦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經濟學中,用來統計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是反映價格變化比率的指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CPI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通常是政府貨幣政策和工商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考指標。物價穩定往往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和充分就業并列為最重要的社會和經濟目標。如果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增幅過大,則表明通貨膨脹己成為經濟的一個潛在問題,國家面臨收緊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導致經濟前景撲朔迷離。
目前,國內的CPI指數統一執行國家統計局規定的“八大類”體系,即指數的構成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每個大類中又包含若干個具體項目,總共有300多項。

2.cpi指數計算公式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3.cpi指數的基本功能
(1)國民經濟核算
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 GDP 平減指數,對 GDP
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2)CPI 對股市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3)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CPI 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 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4)契約指數化調整
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于 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 CPI
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于通貨膨脹發生之后,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5)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6)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以上梳理了CPI指數的定義、計算公式及功能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2022年CPI、PPI展望更新:油難調、雙碳可控-220323(29頁).pdf
gdp是什么意思?計算方法是?
2021全球GDP top10城市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