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云計算的社會經濟價值和區域發展評估(附下載) 阿里云 機構待認領~ 2020-09-27 11:43:27 作者:阿里云 2483 收藏 ?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發展,人類社會在解決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中不斷開發應用新的技術、創造新的生活。例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2020年的新冠疫情,培育壯大了直播帶貨、網上醫療、在線教學等新模式,讓大家更加認識到了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云計算作為重要的網絡計算模式和關鍵應用基礎設施,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了資源配置優化,加速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交叉融合,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壯大新興業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持續推動云計算發展,有利于加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全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加快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持續深化傳統行業上云”是工信部近年來的重點工作。而當前如火如荼的“新基建”,也為中國的云計算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目前,云計算作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共享服務模式,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優化計算方式、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和公共服務的便捷化水平。如何投資建設能發揮 “新基建”的最大功效?企業上云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中國目前的云計算發展有哪些特征?怎樣可以更好地提升中國整體以及各地的云計算發展水平?云計算到底如何運行?云平臺如何助力社會治理?云服務怎樣影響你我生活?這些都是各級各地政府所關心的話題,本研究工作重點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系統定量的研究,詳細梳理了云計算經濟價值和發展現狀,并對下一步云計算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相信會對如何回答或解決這些問題有所參考。主要結論云計算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視為改變社會的“通用目的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但是時至今日,云計算除了自身產值帶來的經濟價值外,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例如生產效率的提升等,卻仍缺乏系統定量的研究。特別是在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肩負著激發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重任,如何進行投資建設才能讓新基建的價值最大化,成為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研究課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云計算服務企業阿里云平臺上數據進行分析,科學論證云計算的社會經濟價值以及當前中國各區域的云計算發展現狀。研究發現:云投入可以加速創新,縮小區域經濟鴻溝,驅動經濟高質量增長。具體包括: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基建,對GDP的拉動效果是傳統基建的1.2倍;當某地區的云上數據存儲量達到一定規模后,云計算對GDP的額外帶動作用可再提升73%。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已越過“門檻”;江蘇、福建、四川即將越過“門檻”;而其他省份距離“門檻”仍有一定差距,需繼續加大云計算投入;上云企業數翻倍,全要素生產率可提高0.7個百分點,顯著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未來5年,云計算將至少帶來300萬個新增高質量就業崗位;中國大陸城市的云計算發展水平分層、分化現象明顯,可劃分為5個梯隊,并在數量上呈“金字塔”型分布:深圳、杭州、北京、廣州4個城市組成“云一線”梯隊,發展水平遙遙領先;成都等14個城市組成二線梯隊,與一線梯隊差距明顯,但呈現出加速追趕態勢;由80個三線、101個四線和138個五線城市組成的云計算中低線梯隊,仍未充分享受到云計算紅利;中國云計算發展水平呈現東高西低、南強北弱的空間格局,區域集聚特征顯著,已形成長三角、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高地,且城市群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果突出;政府引領是推動地方云計算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論是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還是貴州、內蒙古等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政府通過業務上云示范和產業政策驅動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當地云計算發展水平;區域間云計算發展水平差距遠大于GDP差距,且低線城市的云計算發展增速明顯低于高線城市,考慮到云計算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應盡快加大在云計算欠發達地區的投入,以免產生“數字鴻溝”。(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點擊下載全文 本文標簽 阿里云 云計算 社會經濟價值 區域發展評估 云計算的社會經濟價值和區域發展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