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創新的浪潮和背景的不確定性
隨著悲觀主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不斷升溫,食品行業受創新浪潮的驅動正在不斷轉型。盡管所有行業的CEO都降低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但食品行業的CEO對其公司未來短期和長期的增長前景仍保持樂觀。食品行業CEO擔憂的阻礙企業增長的主要威脅來自于不斷加重的稅務負擔、過度監管以及政策和貿易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食品行業CEO還面臨招聘困難和關鍵技術人才供應短缺的困境。貿易沖突正促使一些食品行業CEO調整供應鏈或增長戰略加以應對。(原文來自皮匠網,關注“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分享最新行業報告)
與此同時,食品行業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和技術創新而不斷轉型。在全球所有市場中,中國的零售食品和餐飲業最先采用多種先進的理念和新技術。
從中國創新之路洞悉未來發展方向
世界各地食品行業的CEO可以借鑒中國數字化零售和“新零售”轉型的經驗,洞悉行業發展方向,并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變化。
數字化零售
過去五年,中國的零售市場經歷了數字化的增長奇跡。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無縫對接。消費者購買決策可以由社交媒體意見領袖、第三方平臺上的評論評級或由大數據支持的個性化優惠來推動。
普華永道《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2018》研究發現,50%的中國消費者(全球消費者平均比例為22%)每周上網購物,而59%的中國消費者會上網購買食品雜貨(全球消費者平均比例為21%)。中國的80、90后通常使用移動應用來訂購食品雜貨和餐食,并要求在30分鐘內送貨上門。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億,其中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億,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億。
新零售
緊密的數字化連接帶來了大數據使用量的激增,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的應用能夠優化客戶體驗,更高效的尋找目標客戶。67%的中國消費者希望零售商能夠掌握消費者的最新信息,并據此提供個性化體驗,而全球范圍內這一比例為42%。
中國的新零售不僅改變商家與消費者的互動,更通過當下大數據和先進技術的應用,改變著整個價值鏈。零售商正在構建更智能、更靈活以及多功能的供應鏈,以實現線上和線下渠道庫存共享。
中國電商巨頭正在加大對各種渠道的投入,建立或收購超市連鎖店,既能為消費者提供傳統的零售體驗,同時也將其作為本地配送中心,快速完成在線訂單的交付。
品牌方也利用大數據分析,使產品開發更加以需求為基礎量身定制,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增長前景
在全球的悲觀主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加劇的背景下,我們開展了普華永道第22期全球CEO調研。放眼全球三大消費市場,2018年只有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所升高,中國雖以6.6%的GDP增長率略高于其他國家,但相比2017年有所下滑。國際貨幣基金(IMF)組織預計, 2019年中國、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增長將放緩。
只有39%的食品行業CEO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在未來12個月內有所改善,而全球平均比例為42%。
但74%的食品行業CEO對公司未來12個月的收入增長前景充滿信心。
從長期來看,食品行業CEO持更加樂觀的態度。88%表示對公司收入增長前景具有信心,而全球所有行業CEO的這一比例為85%。
增長戰略
大多數食品行業CEO計劃將專注于內生增長、提升運營效率和推出新的產品或服務,以求在未來12個月推動公司收入增長。超過40%的CEO尋求進入一個新的市場。
盡管只有28%的食品行業CEO正在計劃進行新的并購,19%的CEO準備與企業家或初創公司合作,但食品行業CEO仍在這些領域開展了大量活動。
美國和中國的電商巨頭一直在收購和自建線下零售商,采取全渠道的新零售模式。
行業領先的品牌食品和飲料企業也一直在收購初創企業或小型企業,以便更快地適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偏好。例如,精釀啤酒和釀酒廠,對健康更有益的品牌,有機農業企業和手工制品企業等。
為及早與創業企業建立連接,一些食品行業巨頭現已擁有了自己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除了開發新產品和樹立品牌,他們還與初創企業合作,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機器人使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