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推進技術進步,生物科學產業也逐漸壯大,我國在2021年“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做大做強生物經濟”,未來“生物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那么生物經濟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呢?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生物經濟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生物經濟是指建立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的基礎之上,對生物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及利用,以生產生物技術產品或提供服務,來滿足人類對健康、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可再生資源或環保等方面的需求,從而形成具有相應規模的生物產業的經濟,它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狹義的生物經濟即建立在基因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

生物經濟特征
(1)創新性:創新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從研發到應用的一個過程,即將科學技術成果推向產業化的過程,所以創新是生物經濟最本質的特征。
(2)高技術、高投入:生物經濟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長周期的特點。高技術即指生物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每個步驟技術含量都很高,高投入即指該領域的投資規模大,長周期即生物技術產品從開始研制到最終轉化為產品上市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高風險即指產品的開發風險、市場的競爭風險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風險高。
(3)高滲透性:生物技術的滲透性在不同領域得以體現,如醫藥、農業、海洋、能源、環保、食品等領域。生物技術對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和擴散,帶動了整個傳統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可持續性:如生物技術中的重組微生物甚至還可以消除環境中的污染物,從而使社會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生物經濟的作用
(1)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健康是人類永遠關心的問題,生物技術的應用將會大幅度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這主要表現在人類的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手段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使醫療技術發生質的飛躍。
(2)改造傳統工業:由于資源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這就要求工業發展必須走出一條低資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只有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才能改造傳統工業,促進綠色制造業的發展,走出一條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3)保障國家安全:生物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關鍵點。維護生物安全,防治生物安全問題,對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就是有關于生物經濟的定義、特征及作用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生物行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生物三維打印?技術有哪些?
什么是合成生物學?核心內容有哪些?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解讀,原文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