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發經濟與養老地產
養老地產是我國銀發經濟的重要支柱,當前我國養老地產產品主要包括養老社區、養老社區與社區居家養老設施。
2、銀發經濟下養老地產發展對策
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及檢測評定機制。當前,我國養老標準體系不均衡,有關養老服務的標準相對完善,但對養老地產的適老化標準,以及智能系統與終端標準等存在一定的空白。為了推進養老地產行業更快更好發展,亟需加強標準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增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與重復建設,以高標準降低無效或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給,提高供給體系適應需求的能力,實現供需平衡。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當前,我國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嚴重缺乏,據民政部、衛健委等部門統計,我國現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已達到
4000萬,而僅有30萬名養老護理專業從業人員。養老地產行業亟需專門負責的運營及服務團隊,面對項目運營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專業問題,都需要團隊的專業化水平作保障。此外,對于如何科學有效接近老人、了解他們的適老性需求等問題,也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才能制定出更加具體、可靠的方案。
加快行業智慧化建設。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設計和建造更加注重從生活照料、健康看護、精神愉悅等層面滿足老年人養老需要的新型養老地產,是解決日趨嚴重的老年人居住環境與養老服務需求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以智能養老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其由傳感器收集建筑內部環境信息,并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建立數字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支持體系,建立網絡聯動的看護救助機制,以及一體化運營和監控管理體系等模塊組成的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的瓶頸;搭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互聯互通養老生活,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安全、適老的晚年生活。
推動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填補養老專業醫護服務人員缺口,才能更好地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的新模式。
政府參與協同推動養老地產發展。養老地產行業是多專業多領域交叉融合的行業,涉及民政、住建、工信、衛健等多政府部門管理,行業的持續性推廣與具體落實需政府多部門協同參與。
重視資本市場運作。養老地產作為重資產行業,亟需金融市場的資本運作做保障,通過降低資本市場門檻和成本,放寬上市發行條件,以及政府金融市場產業板塊扶持等手段均能極大助力養老地產行業發展。
參考資料:李晨;翟傳明;王娟娟.“銀發經濟”下養老地產行業的SWOT分析.中國房地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