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近年來,八月瓜順應產業科技創新不斷趨向活躍的大形勢,開始著手開展產業科技創新指數的系列研發活動。戰略新興產業是八月瓜產業科技創新指數研究的重點領域,新近完成的《全球智能制造企業科技創新百強報告》(簡稱《報告》),就是八月瓜深化戰略新興產業創新指數研發的最新探索。
智能制造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逐漸興起的戰略新興產業。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智能制造技術是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過程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智能制造系統是在人工智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它在制造自動化的概念基礎上不斷更新,逐步擴展到數字化、柔性化、網絡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我國智能制造產業近年來發展不斷加快,并形成了較好的發展基礎:一是取得了一批相關基礎研究成果和攻克了長期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智能制造技術;二是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三是國家對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但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1.智能制造基礎理論和技術體系建設滯后;2.發展智能制造的數字化基礎較為薄弱;3.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4.高端軟件產品缺乏;5.企業系統集成能力較為薄弱。
應冷靜地看到,盡管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呈現良好的加速發展態勢,但我國智能制造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明顯。我國智能制造產業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還明顯受制于人,高端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高檔數控系統、工業應用軟件等國際市場份額很小,高端軟件產品缺乏,企業系統集成能力較為薄弱。
根據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當前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部署正在以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件為基礎,以提升感知識別、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人機交互能力為重點,推動形成開放兼容、穩定成熟的技術體系。
展望目前智能制造產業競爭格局和未來發展趨勢,智能制造產業已成為各國產業競爭和科技創新競爭的白熱化領域。中央深改委《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求: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特點,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是我國加快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對提高我國創新競爭力、全面促進產業升級、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前從國家到地方,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市場培育的各個層面,都在不斷加大規劃布局和政策扶持力度,智能制造正在從智能設計、智能產品、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服務等各個領域,有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全球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目前十分活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但相關市場分析、創新研判和行業觀測亟待有效的信息支撐?!秷蟾妗返陌l布,對促進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一定價值的行業觀測參考信息。
《報告》以2015-2019年全球專利信息為基礎數據源,結合相關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近5年全球智能制造產業5萬余家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進行了量化評測,遴選出全球智能制造企業科技創新百強?!秷蟾妗钒凑杖蛑悄苤圃炱髽I科技創新百強總體、北美地區、歐洲地區、亞洲地區、中國等五個板塊,從“總體情況、市場布局、行業分布、技術分布”四個方面,對“全球智能制造企業科技創新百強”的創新走勢、研發格局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數據和圖表,對深入了解全球智能制造產業的創新態勢、布局、走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智能制造產業全球創新主體科技創新百強的區域平均得分看,區域競爭力的強弱排序為:北美、歐洲、亞洲;從創新主體數量和排名上看,北美也具有相對優勢,技術創新平均水平較高。
從《報告》反映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態勢看,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關注:
1.在申請體量方面,中國近五年創新活躍度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創新實力分化較為明顯;廣東和北京科技創新非?;钴S。
2.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持續活躍。
3.入圍百強的智能制造產業全球創新主體技術創新水平發展不均衡,頭部企業科技創新優勢明顯。
4.北美地區(主要是美國)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最高,歐洲緊隨其后,二者差距不大。
5.智能制造企業全球科技創新百強的細分行業發展趨勢及分布: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體量最大,發展較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近年增長較快。
6.亞洲地區韓國企業雖總體數量不多,但三星電子和LG電子實力強勁;日本企業入圍數量較多,實力均衡。
7.中國在涉及無人機、自動駕駛、云計算數據交換網絡等領域布局相對充分,而增材加工、增材制造的金屬原料專用生產設備領域相對薄弱。
對于智能制造產業科技創新指數指標體系的構建,我們遵循了科學性原則、完整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導向性原則,延續了三級指標的體系構架。共設置了創新能力、創新開放度、創新影響力3個一級指標,創新成果、研發團隊、創新活躍度、跨地區合作、產學研協同、專利壁壘豐度、技術及品牌影響力、技術擴散度等8個二級指標,以及以專利相關指標為主的22個三級指標。結合相關數據的獲取條件,綜合考慮了科技創新所應覆蓋的維度,力求更全面立體地反映全球智能制造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水平、態勢和格局。
為確保數據來源的準確性和獲取的可持續性,報告所選用的統計指標數據源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谷歌趨勢和八月瓜專利數據庫。
需要說明的是,本報告所研究分析的智能制造產業技術范圍,主要涵蓋產業中工業機器人、智能數控機床、智能傳感器、工業互聯網、增材制造(3D打?。?、商業航天、云制造、數字孿生、云計算、無人機、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方面。(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點擊下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