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系統”,是專門負責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業務的跨境支付系統,CIPS系統始建于2012年,并于2015年正式啟用,
CIPS系統的建成更有助于提高人民幣跨境和離岸資金的清算、結算效率,它為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甚至國際化支付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基礎設施保障。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由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Service
Corp.,簡稱CIPS公司)負責運行管理,CIPS公司于2015年9月8日成立于上海,該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維護及管理,主要負責系統運營維護、參與者服務、業務拓展等相關工作。

2、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發展
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可分為幾個不同階段:
2012年初,我國國際貿易愈發繁榮,為減輕對SWIFT體系的依賴,擴大人民幣的影響,人民銀行決定組織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滿足人民幣跨境支付的需要。
2015年10月8日,CIPS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主要以采用實時全額結算方式,包括為跨境貿易、跨境投融資和其他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結算服務。系統按照北京時間辦理業務,業務操作區間為9:00到20:00,各直接參與者一點接入,擁有自己在CIPS的唯一行號,為參與者縮短了清算路徑,加快了清算效率;系統采用國際通用報文標準為參與者提供信息的交互,支持中英文傳輸。
2018年5月2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全面投產,系統運行時間將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這一階段的CIPS系統采用更為節約流動性的混合結算方式,促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處理,支持跨境貨物和服務貿易、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個人客戶轉移的結算,目的是提高人民幣跨境和離岸資金的清算、結算效率。
3、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參與主體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參與者構成主要參考美國CHIPS系統,在系統中添加了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兩個角色。直接參與者是指在系統中開立賬戶,擁有行號作為其唯一標識,在系統中可直接進行業務操作的機構。間接參與者是指不具備在系統中開立賬戶的資質,需要通過與直接參與者進行合作,委托直接參與者辦理業務的機構。截至2019年末,CIPS系統共有33家直接參與者,903家間接參與者,分別較上線初期增長74%和413%,覆蓋全球6大洲94個國家和地區,CIPS系統業務實際覆蓋16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銀行法人機構。
4、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優勢
(1)效率提升。CIPS系統無需開設代理行賬戶且采用了ISO20022報文標準,優化了SWIFT不接受中文傳輸的報文信息,相比于以往的清算行模式,清算時間大大減少。
(2)金融安全提升。CIPS降低了系統運行風險,由于它進行的是跨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與CNAPS關系緊密卻又相互獨立,與境內人民幣業務分離,系統運行更穩定。而以往的清算行模式下,人民銀行跨行支付系統授權辦理港澳清算行人民幣業務即境外機構處理的人民幣業務,但是近年來跨境人民幣業務量越來越多,其承受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由此會帶來很大的運行風險,所以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將受限;同時,由于境內外機構和銀行的信息傳輸是通過SWIFT,那么它與HVPS報文轉換中,可能出現系統故障,導致交易信息露等風險。
此外,CIPS提高了監管的安全性,若使用CIPS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于在結算過程前可能出現的信用風險及結算中可能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機構能夠更好地控制。這是因為使用CIPS的市場參與者對于SWIFT等具有選擇性,而且監管機構能夠監控人民幣在銀行間的流轉。此外,CIPS系統為參與者設置了借記上限,它可以控制采用定時凈額結算的流動性風險。而以往的清算行模式,由于監管分散,且信息資料不全面,很難監管到位。那么由此就會造成的資本流動對金融體系和經濟穩定的不同程度的沖擊。
推薦閱讀:《易觀智庫:中國跨境支付行業數字化年度專題分析2021(42頁).pdf》
《博通分析:跨境支付行業專題分析2021(6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