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原生概念
云原生是面向云應用設計的一種思想理念,充分發揮云效能的最佳實踐路徑,幫助企業構建彈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可觀測的應用系統,提升交付效率,降低運維復雜度。
云原生的代表技術有不可變基礎設施、服務網格、聲明式API及Serverless等。
2、云原生技術的特點
(1)極致的彈性能力:不同于虛擬機分鐘級的彈性響應,以容器技術為基礎的云原生技術架構可實現秒級甚至毫秒級的彈性響應;
(2)服務自治故障自愈能力:基于云原生技術棧構建的平臺具有高度自動化的分發調度調諧機制,可實現應用故障的自動摘除與重構,具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及隨意處置性;
(3)大規??蓮椭颇芰Γ嚎蓪崿F跨區域、跨平臺甚至跨服務商的規?;瘡椭撇渴鹉芰?
(4)異構資源標準化:容器技術有效解決了異構環境的部署一致性問題,促進了資源的標準化,為服務化、自動化提供了基礎;
(5)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解放生產力:降低用戶數字化技術的使用門檻,提高資源的復合利用率,變革研發運營的生產方式,打破組織壁壘,實現研發與運維的跨域協同,提升交付效率,解放生產力;
(6)提升業務應用的迭代速度:云原生技術實現了應用的敏捷開發,大幅提升交付速度,降低業務試錯成本,高效響應用戶需求,增強用戶體驗加速業務創新。
3、云原生應用和傳統應用的區別
云原生應用與傳統應用之間的主要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編程語言、更新、擴展性、依賴性、運維、架構等方面。
(1)編程語言
傳統應用:往往采用C/C++、企業級Java編寫;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則需要用以網絡為中心的go、node.js等新興語言編寫;
(2)更新
傳統應用:可能需要停機更新;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應該始終是最新的,需要支持頻繁變更,持續交付,藍綠部署;
(3)擴展性
傳統應用:無法動態擴展,往往需要冗余資源以抵抗流量高峰;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利用云的彈性自動伸縮,通過共享降本增效;
(4)依賴性
傳統應用:對網絡資源,比如ip、端口等有依賴,甚至是硬編碼;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對網絡和存儲都沒有這種限制,不會硬連接到任何系統環境,而是依賴抽象的基礎架構,從而擁有良好的移植性;
(5)運維
傳統應用:通常人肉部署手工運維;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應用這一切都是自動化的 ;
(6)架構
傳統應用:有些是單體(巨石)應用,或者強依賴;云原生應用:基于微服務架構的云原生應用,縱向劃分服務,模塊化更合理。

4、云原生產品
隨著云原生概念的興起,大數據技術產品逐步迭代升級,云原生大數據技術產品開始成為產業變革的浪潮。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一年發布的云原生大數據技術產品有阿里的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云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云原生湖倉一體產品2.0;騰訊的云原生數據庫TDSQL-C、云原生消息隊列TDMQ、云原生數據湖,AWS的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華為的云原生數據湖產品FusionInsightMRS等。

數據來源:《云原生產業聯盟:云原生發展白皮書(5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