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一、 報告概述
2017年7月3日, 國家發改委、 網信辦、 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的通知, 并提出要促進分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充分發揮分享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兑庖姟?重點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原文來自三個皮匠咨詢文庫,關注“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分享最新行業報告)
1、 分享經濟強調所有權與使用權的相對分離, 強調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彈性匹配, 強調消費使用與生產服務的深度融合。
2、 加強部門與地方制定出臺準入政策、 開展行業指導的銜接協調, 避免用舊辦法管制新業態。
3、 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 探索建立政府、 平臺企業、 行業協會以及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分享經濟多方協同治理機制。
4、 鼓勵和引導分享經濟企業開展有效有序競爭。
5、 鼓勵和支持具有競爭優勢的分享經濟平臺企業有序“走出去” 。
6、 積極發揮分享經濟促進就業的作用。
年度最熱共享經濟平臺: 摩拜單車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截止到2017年12月, 摩拜單車、 ofo、 滴滴出行、小豬短租、 螞蟻短租、 首汽約車、易到、 永安行、 小藍單車、 哈羅單車成為2017年共享經濟行業十大熱點平臺。
1) 摩拜單車以百度搜索指數最大峰值76179, 高居2017“共享經濟” 峰值熱度排行第一位。
2) 2017年共享經濟最熱門的行業為交通出行領域, 其中共享單車成為2017年共享經濟最熱門領域。
千億資金注入共享經濟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截止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臺獲得投資, 投資金額達1159.56億元。2017年共享經濟大約有190家平臺獲得融資。 其中, 共享汽車以764.59億元的融資金額成為2017年度獲投金額最高的領域。除了交通出行領域, 共享辦公、共享知識技能、 共享充電寶、 共享租房等多個領域在2017年也獲得資本的青睞, 更多的領域正在與共享經濟進行融合。
市場規模增速放緩: 部分領域遇寒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52850億元, 較2016年的36750億元增長了43.81%。 增速逐漸放緩。2017年的共享經濟迎來多元發展。其中:
1) 共享單車異軍突起;
2) 住宿分享的領軍企業走向生態化發展;
3) 眾包物流多元跨界競爭升級;
4) 教育分享中的知識變現成為盛宴;
5) 醫療分享由線上走向線下。
二、 共享汽車
滴滴出行奪魁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2017年交通出行領域投資事件達177起, 較2016年149起增長了18.79%。投資方面, 2017年共享交通領域投資金額達千億元, 其中僅滴滴出行一家平臺在2017年就獲得近100億美元投資。 整體來看, 資本家在共享交通平臺投資力度放緩, 投資金額卻在增加, 資本主要集中在頭部平臺。
監管趨嚴 市場依舊保持增長趨勢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為2.87萬人,網約專車用戶規模為2.36萬人。而2017年網約出租車用戶使用率達37.1%, 網約專車用戶使用率達30.6%。
隨著網約車新政細則落地, 政府鼓勵網約車業務規范發展, 明晰對專車業務的定位, 并將逐漸加強、 細化對行業的管理辦法, 但網約車市場依舊保持增長趨勢。
三、 共享單車
2017共享單車逐步降火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258億元。其中僅摩拜單車以及ofo單車兩家融資金額約為155億元人民幣, 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領軍平臺。除了摩拜單車以及ofo獲得輪以上融資外, 大多數平臺融資數多處于A輪。
哈羅單車以后起之秀的姿態進軍共享單車市場, 成為繼ofo、 摩拜之后的一匹“黑馬” 。
2017共享單車行業用戶規模劇增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 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2.2億人, 相比于2016年0.2億人, 呈10倍的爆發式增長。 與2015年的250萬人相比,增長了87倍。 但隨著市場格局趨于穩定, 預計2018年用戶增長將大幅放緩。
2017年共享單車行業現狀
1、共享單車平臺問題開始顯現
共享單車市場正處于艱難的轉型期, 到了真正洗牌的時候。 目前, 頭部兩大公司摩拜和ofo還有燒錢的能力, 而其他的二三梯隊玩家要么抱團, 要么被資本無情拋下。 因此, 頻頻曝出共享單車平臺退出、 倒閉、 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
2、押金問題缺乏相關法律法規
對于單車的押金監管, 我國缺乏相關的法規。 平臺的倒閉致使用戶押金無法退還, 而用戶卻無法通過有效政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造成用戶體驗的大幅度削減。 押金問題成為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重點關注話題。
3、市場競爭愈發殘酷
共享單車行業正在面臨洗牌,資金問題以及市場策略的失誤導致小藍單車的失敗。 隨著市場格局基本穩定, 頭部優勢逐漸顯現, 中小玩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加上大部分單車企業只是把共享作為賣點, 依靠吸引眼球來獲得融資, 缺乏核心競爭力。
四、 共享房屋
住宿市場前景看好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45.6億元, 相
比2016年89.4億元的交易額增長率為62.86%, 增速逐年放緩但其市場規模持續上升。此外, 90后、 95后成為共享住宿的主流使用群體, 且用戶普遍集中于一二線城市。
五、 共享金融
P2P網貸監管趨嚴 平臺發展規范化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底中國P2P網貸平臺數近6000家, 而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僅為1931家。 不僅累計數量增長速度緩慢,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也在逐月較少。
六、 共享知識技能
越來越多共享經濟細分領域正在崛起

數據解讀
據監測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底中國知識技能共享規模約為1360億元, 增長率為122.95%。 短短兩年時間達到6倍增長。
此外, 知識技能共享服務提供者人數超過3000萬人, 參與用戶數達7億人。
知識技能共享存在問題
1、免費到付費的轉變適應過程
知識技能在過去都是以免費的形式面向用戶的, 而漸漸的近年來逐漸轉變為要以付費的形式進行學習。 盡管有用戶愿意接受對于知識技能的專業性追求付費, 但由于發展的限制以及過去習慣的養成。大部分的用戶依舊習慣于免費。 如何將用戶習慣從免費向付費轉移成為一大難題。
2、產權等問題或引發法律糾紛
知識作為一種非標準的資源, 其交付成果相對抽象化。 不同于實物交易, 消費者不滿意可以進行退換貨處理, 而知識技能的共享很難做到這點。 另一方面, 互聯網的出現導致信息來源混雜, 對于知識版權的界定模糊, 極易引發侵權問題。
3、缺乏監管 行業存在不規范
知識技能共享平臺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媒介, 其主要的功能是一個信息中介, 較難起到內容的監管。此外, 目前的知識技能分享內容同質化、 分享質量參差不齊。 極易導致用戶體驗不佳從而對平臺產生影響。 因此對于平臺來說, 需要在快速拓展供給端規模的同時加強對于內容質量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