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場外期權
場外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期權合約交易,通過靈活設計的期權產品實現個性化的需求。主要由期貨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等機構,根據不同投資者的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而成,最終的交易也由期貨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一對一簽訂協議的形式進行。
2 場外期權的優勢
(1)合約靈活。場外期權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具體需求對合約要素進行個性化設計,包括行權價、到期時間等。
(2)標的范圍廣。場外期權的標的物包括目前期貨已上市的品種,基本上可以做到各種商品期貨全覆蓋。包括動力煤、鎳、螺紋鋼、蘋果等場內期權沒有上市的品種。
(3)鎖定負向風險,保留正向收益。期權的風險與收益之間不呈現負相關,而是一種非線性的關系,風險與收益不對等的關系。所以期權不但可以規避價格往不利方向變動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可以保留價格往有利方向變動而帶來的收益。
(4)更高的資金利用率。作為場外期權的買方僅需要支付很少的權利金,無需繳納保證金便能完成交易,且在場外期權的交易過程中不再另外收取手續費。場外期權的多種組合策略,還可起到調節杠桿作用,使支付更少的成本,實現更高的資金利用率。
3 場外期權業務模式
盈利模式:價差=期權費+對沖收入-對沖成本-期權結算金額。
期權賣方(一般是券商)按照掛鉤標的的價格波動、合約期限長短等定價因素向買方收取一定期權費,波動率越大、期權費率越高。例如股指期權,因為場內對沖工具更豐富、規模更大,對沖成本相對較低,股指期權的期權費相對更便宜。券商會在場外期權交易的同時,在場內交易對應個股或指數以來對沖風險,所以,期權費、結算金額、對沖成本直接影響券商場外期權業務的盈利能力。

因為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缺乏個股期權對沖工具,券商一般常采用現貨或者是股指期貨對沖、實現
Delta 中性;但這僅能規避標的價格波動風險,而無法規避 Gamma、Vega 等高階波動率風險。因此,對沖成本最終體現在對 Gamma、Vega
等風險的控制上。
4 場外期權主流期權結構
場外期權標的廣、期權結構多,主要用于風險對沖。除了傳統香草結構外,奇異期權更為靈活,主流期權結構主要包括二元結構、鯊魚鰭結構和雪球結構等幾類,通常被嵌入結構化產品中。其中,二元期權和鯊魚鰭期權通常被嵌入銀行的結構化理財產品中,用以增強產品收益;雪球結構掛鉤標的通常為股票或股指合約,常以券商收益憑證的形式發行,近年來市場關注度較高。

推薦閱讀:《證券行業深度報告:代客業務擴容券商重資產化正起航-211119(2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