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購指什么?發展現狀如何?相關理論有哪些? C-C 2021-08-23 16:52:44 作者:C-C 4331 收藏 1 股票回購是什么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或者舉債,從流通股中購回一定數量的發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以此來改變本公司的資本結構。購回的這部分股票可能會被注銷,也有可能會當做庫存保留起來不再發行。因為進行股票回購會導致流通在外的股份數變少,而上市公司凈資產不變,因此股票的價格就會上漲,從而讓每股股票的盈利有所增加。2 股票回購發展歷程股票回購最早興起于20 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經濟正陷入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困境,高失業率、高通脹問題嚴峻,國民經濟運行受阻。 為此,美國尼克松總統推出“新經濟政策”,并針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出限 制性規定。大多數公司為了避免監管,紛紛采取股票回購的方式替代股利分配, 股票回購措施應運而生。隨后,里根總統對資本市場實施監管,導致市場競爭激烈,惡意收購頻繁發生,股票回購一度成為各公司維護自身控制權的反收購金融手段,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目前,股票回購已經成為國外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有效手段,逐漸成為企業家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與國外股票回購市場相比,我國股票回購起步較晚,發展歷程較短。如圖所示,上世紀末,我國上市公司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普遍,出于政策性調 整的目的,出現了以政府主導的股票回購事件,較為典型的回購案例包括:豫 園股份回購、陸家嘴減資回購案等等,國有股回購成為當時證券市場的一大亮點,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之后,由于我國的《公司法》對股票回購條件有著嚴格限制,再加上長期的市場熊市,國內實施股票回購的公司還是屈指可數。 直到 2005 年,政府出臺了《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對 《公司法》有關股票回購的內容進行了修改,我國股票回購開始逐步走上了規范化道路。2006 年至 2008 年,證監會相繼出臺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試行)》、《補充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對股票回購的限定,首次提出將回購的股票用于股權激勵,并且簡化了回購議案的審核流程,A 股市場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回購。2018 年至今,國內股票市場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股市暴跌,上市公司紛紛開始實施股票回購,希望通過有效的市值管理,穩定公司股價,進而提升公司價值。3 股票回購相關理論(1)委托代理:1932年由美國學者 Berle 和 Means首次提出,他們認為兩權分離的管理模式能化解所有者身兼管理者職能導致的公司利益受損問題。(2)財務杠桿理論:根據美國學者 Modigliani 和 Miller(1963)修正的 MM 理 論提出的,它假設公司存在最優資本結構,并考慮了公司所得稅的情況。通常若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保持在低位,則說明公司負債少自有資產占比大,同時也說明財務杠桿效用沒有得到發揮,不利于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3)財務靈活理論:財務靈活性理論認為上市公司為了提高公司財務靈活性,可以利用股票回購替代或補充股利分配,以減輕公司持續分紅帶來的財務壓力。(4)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是美國學者 Spence(1974)提出的,主要研究如何將信息從優勢方傳遞到劣勢方,從而使整個市場達到均衡的狀態。信號傳遞理論的前提條件是信息不對稱,反映了投資者和公司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參考資料:俞夢. 股票回購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研究——以昆藥集團為例[D]. 安徽:安徽師范大學 本文標簽 股票回購 上市公司 股市 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