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發電
生物質發電是將生物質能轉化為電能,提供給工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的技術。是一種利用生物質能源,通過能量轉化實現發電的新型發電方式。它屬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具有低污染環保優勢,分布廣泛優勢,可再生持續性的天然優勢。生物質發電有效緩解了我國現有的能源緊缺問題,而且還保證低碳環保,減少了環境污染,是實現多贏的一種發電技術手段。
低污染環保優勢:中國是個糧食產量大國,與電煤相比,秸稈能源對環境沒有傷害,秸稈的產生熱量能力比煤要強出一倍,但是,秸稈廢棄中的含硫量僅僅只有煤的一半。
分布廣泛優勢:因為秸稈的燃燒特性相異于煤粉,其鍋爐的發電容量也相對比較小,十分適合在農村鎮村區域開展分布式發電,因此生物質發電在我國許許多多縣、市中都具有發展的可行空間。
可再生持續性優勢:生物質發電的性能具有穩定性,不會影響到電網的穩固,也不需要昂貴復雜的儲運容量。
隨著科技進步,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也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但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就目前來說,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是擺在我國政府面前急需解決的兩大課題。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產業有其必要的現實意義。
行業產業鏈

生物質能發電方式
就目前來說,生物質能發電主要有直接燃燒、氣化發電、沼氣發電、煤混燃發電四大方式。其中,氣化發電又包括了直接氣化發電、聯合循環氣化發電;煤混燃發電包括了直接混燃發電和氣化混燃發電。

生物質能發電政策
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明確生物質發電項目的電價制定辦法,即各省脫硫燃煤機組標桿電價+補貼電價0.25元/千瓦時。
發改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明確生物質發電項目高于標桿電價部分的補貼分配辦法。
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確定了2020年要實現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
財政部《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符合支持條件的企業,根據每年實際銷售秸稈能源產品種類、數量折算消耗的秸稈種類和量,中央財政按一定標準給予綜合性補助。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質能明確的被列入了法規體系之內,并鼓勵其上游產業能源作物種植業的發展。
環境保護部《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鼓勵農村采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廣沼氣、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技術,從源頭控制農村生活空氣污染。
發改委《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未采用招標確定投資人的新建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統一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含稅);通過招標確定投資人的,上網電價按中標確定的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等。
發改委《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生物質發電廠應布置在糧食主產區秸稈豐富的地區,且每個縣或100千米半徑范圍內不得重復布置生物質發電廠;一般安裝2臺機組,裝機容量不超過3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農業部《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指出政府將對秸稈收集及生物質成型燃料進行的支持和補貼。
發改委《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于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根據其接入方式、電量使用范圍,提供高效的并網服務。生物質能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等發電形式共同成為分布式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