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傳統產業?
胡國良(2000)認為傳統產業指以應用傳統技術為主體的產業,多為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且具有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張留祿(2003)認為傳統產業主要是指在工業化初級階段和重化工化階段發展起來的一系列產業群,主要包括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等產業。朱方明等(2014)認為傳統產業大多屬于第二產業中的原材料加工工業、加工工業的輕工業,以及重型加工工業等。任保平(2015)認為傳統產業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對國民經濟發展起過重大支持作用,如紡織、資源采掘、冶金、化工、汽車、船舶等產業。許婷等(2016)認為傳統產業主要應用傳統技術解決生產問題,以加工制造為主。
另外有國內學者認為,傳統產業是指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發展起來,目前處于生產周期成熟、飽和甚至衰退階段的一系列產業,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逐漸下降,成長趨于緩慢。我國的傳統產業主要是指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發展起來、以傳統技術為主要生產手段的一系列產業群,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如鋼鐵、冶金、電力、建筑、汽車、化工、食品、煤炭、石油、一般機械等產業。

二、傳統產業有哪些?
傳統產業主要是工業,還包括歷史攸久的農業和第三產業的一部分,如紡織、機械、輕工、煤炭、鋼鐵、農林牧業、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
三、傳統產業基本特征介紹
技術成熟性。傳統產業的生產技術一般以穩定成熟的傳統技術為主,通常具有勞動密集性特征,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占比較低,主要以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傳統產業生產的產品往往需求彈性小,附加值較低,在生產中獲得一般利潤。
成長趨緩性。傳統產業相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是一種成長性趨緩的產業,從長期來看,其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等指標將趨于下降。對于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我國來說,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主體地位,其提供的產品仍有著巨大而持久的市場需求。因此,基于這一現實國情,我國必須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兩類產業協調發展。
概念動態性。傳統產業是個相對概念,這一時期是新興產業,過一段時間也許就會變成傳統產業。例如,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的紡織工業是新興產業,而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后紡織工業就被列為傳統產業。此外,有些傳統產業在吸收了新興技術后,產生出新的分支屬于新興產業的范疇,如吸收了生物技術的傳統種植業升級成生物農業等。因此,傳統產業經過吸收新興技術得到改造提升后,能夠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煥發新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地域相對性。同一產業在不同的地域,可能有著不同的功能地位。一些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傳統產業在我國則有可能是新興產業。因此,界定傳統產業需結合地域差異、產業發展的現實狀況等綜合考慮。
四、傳統產業相關政策
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多次發文,支持傳統產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
10月24日國務院
《2030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城市節能降碳工程,開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城市綜合能效提升。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推動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
11月15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對擬建、在建項目,應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標桿水平。對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合理設置政策實施過渡期,引導企業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高生產運行能效,堅決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落后產品。加強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依據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限期分批實施改造升級和淘汰。對需開展技術改造的項目,各地要明確改造升級和淘汰時限(一般不超過3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計劃,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力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
12月3日工信部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規劃》指出,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為引領,著力構建完善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和綠色制造支撐體系,系統推進工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等6個方向轉型,配套實施工業碳達峰推進工程、重點區域綠色轉型升級工程、工業節能與能效提升工程、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工程、工業節水增效工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工程、綠色產品和節能環保裝備供給工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工程等8大工程。
12月8日國家發改委《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堅持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建設,加快節能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支持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強對基礎設施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老舊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基礎上,全面支撐各行業特別是傳統高耗能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達峰總體目標。
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16條舉措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通知明確,要挖掘需求潛力,拓展工業經濟市場空間。促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在5G、千兆光網等領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大力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在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煤電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技術改造;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前瞻謀劃未來產業;釋放重點領域消費潛力,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家電等領域推出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