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國際儲備資產
國際儲備資產是一國官方持有的用于國際支付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流動性資產。其數量多少標志著一國的金融實力,體現了一國國際清償能力的強弱。

2.國際儲備資產的來源
(1)國際收支的順差;(2)政府或貨幣當局向外借款;(3)貨幣當局通過干預外匯市場而收進外匯;(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的非凡提款權;(5)貨幣當局增加黃金持有量,或者從國內收集黃金并集中于中心銀行,或者在國際黃金市場上購買黃金。
3.國際儲備資產的類型
(1)黃金儲備,即由貨幣當局持有的儲備黃金;(2)外匯儲備,即貨幣當局所能控制的國外可兌換貨幣存款和其他短期金融資產;(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4)該組織分配給會員國未動用的非凡提款權。
4.國際儲備資產的特點
作為國際儲備的資產必須具備這樣三個特點:(1)它必須為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而不是為其他機構或經濟實體所持有;(2)它必須具有流動性,即能夠進行轉移和轉換;(3)它必須能為各國所普遍接受。
5.國際儲備資產的作用
(1)調節臨時性國際收支不平衡,實現國內經濟目標。(2)干預外匯市場,使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3)作為償還外債本息的基礎和保證。
延伸閱讀
6.最適國際儲備量的確定因素
一國的國際儲備水平應根據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其下限是保證該國最低限度進口貿易總量所必需的儲備資產量,又稱經常儲備量,是一國經濟發展的臨界制約點。上限是該國在經濟發展最快時可能出現的外貿量與其他金融支付所需要的儲備資產量,又稱保險儲備量。它表明該國的國際清償能力是否足以應付最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任何偶發事件對國際儲備資產的需求。
一國的最適國際儲備量應處于上、下限之間,其確定因素主要有:
(1)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通常以一國國民生產總值(GNP)來衡量,國際儲備的數量與國民生產總值成正比;
(2)經濟的開放程度和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靠程度,一國的國際儲備數量與該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和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靠程度成正比;
(3)外貿條件的變化方向,外貿條件良好,進出口能大致平衡或有出超,儲備數量可適當減少,外貿條件惡化就有可能動用較多儲備;
(4)偶發事件對國際儲備的需求,其額度可參照經濟規模和偶發事件出現的平均概率及程度來確定。
以上就是有關于國際儲備資產的定、來源、類型、特點及作用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國際儲備資產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外匯儲備?包括哪些內容?作用分析
什么是金融危機?有哪些特征?
數字貿易是什么意思?全球數字貿易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