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布了《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地緣政治》。
報告指出,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威脅,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開始努力使其能源系統通電,同時使其電力供應脫碳。這一趨勢導致對無碳排放的電力和儲能技術的需求增加,反過來又增加了對這些技術的組成礦物和材料的需求。
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對鋁、鈷、鋰、錳等儲能電池組分礦物的需求,到2050年,如果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水平與《巴黎氣候協議》將大氣溫度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目標相一致,鎳的漲幅可能會超過450%。
清潔能源礦產供應鏈和全球頂級供應商

雖然這些礦物在全球都有,但有些礦物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例如,全球約一半的鈷供應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全球鋰供應的8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智利和阿根廷;全球60%的錳供應來自南非、中國和澳大利亞,尤其是85%以上的稀土元素來自中國。
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礦物和材料的供應鏈安全已成為一個戰略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它可能會影響清潔能源技術在全球的部署速度。中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礦產生產國或零部件裝配國,正在成為一個價值更高的制造商,需要越來越多的礦產和金屬,而這些被認為是清潔能源技術制造業的關鍵。這一發展增加了依賴礦物進口的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壓力,以確保其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安全。
報告闡明了這些經濟體最近戰略演變背后的關鍵經濟、安全和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它們對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的方法。
報告關鍵發現總結
? 鑒于清潔能源技術在全球的應用將導致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安全是一個戰略問題。
? 對技術創新的持續政治承諾對于管理日益激烈的資源和清潔能源制造價值鏈競爭至關重要。
? 最近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努力包括美國發展中游產能、歐盟對其電池行業的精心支持,以及日本的庫存現代化和海外資源開發。
? 依賴進口的經濟體之間對關鍵礦產供應的競爭也在加劇。
這種競爭可能會阻礙有效的國際伙伴關系,否則可能會減輕供應鏈的現有風險。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