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內卷化是什么意思?
“內卷化”現象的經典研究始于1968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格爾茨。1968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格爾茨在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時發現,這里的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只是簡單地重復生產,沒什么進步,他稱這種現象為“內卷化”。
黃仁宇和黃宗智等學者把“內卷化”這一獨特的研究視覺運用于中國問題的研究,用“內卷化”表達發展變遷中既沒有突變式的發展,也沒有漸進式的增長,而是在一個層面上無休止地內旋內耗、自我伺服和自我復制。
2、階層內卷化是什么意思?
所謂的階層“內卷化”也就是社會流動渠道當中,一種特定的認為安排,在社會當中,享有著特權的群體和個體,構筑可以阻止被歧視的個體和群體在社會地位流動中向上移動(同時還保證特權個體或者群體不會下移)的一種安排。
主要利用家庭性的先賦因素,再加上類似于教育等獲得性因素,比較穩定地獲得較好的社會位置。進而造成社會流動逐漸減緩,階層內部呈現靜止化,階層間定型化,跨階層問的流動因為各種壁壘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少,特別是從社會中下層向社會上層流動變得越來越困難。
簡單的來說的話,也就是“父貴子榮”和“父貧子衰”在強弱階層內部復制,“精英再生產”和“弱勢再生產”同步進行。
2、社會化內卷的危害
階層“內卷化”表明階層間流動出現了人為的干擾,底層人群越來越難以向“上”流動,貧富代際傳承和固化趨勢明顯增強。階層“內卷化”現象給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隱形世襲”挑戰社會公正,使社會喪失進步動力,社會關系更加緊張
研究發現,階層“內卷化”造成的社會流動中的消極傾向正在強化,一些不利于社會合理和公平流動的先賦性機制對社會流動的影響非常頑強,干部子弟憑借父輩官職進人體制內,繼續分享國家治理權的“潛規則”,使得干部子女成為干部的機會,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嘲這便是現實生活中的“隱性世襲”,也就是社會上層的“內卷化”現象。階層“內卷化”實際上是社會流動中的歧視性安排,它使社會喪失進步動力。在社會流動中人人痛恨社會關系網絡的存在,但又人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經營著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社會資本成為人們為己謀取私利的敲門磚。
“內卷化”
作為社會流動中不公正的安排,是一種事實上的歧視制度,它排除個人稟賦和后天努力,大大削弱各階層社會生產和學習的動力?!皟染砘睂p害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破壞社會進步與和諧。
(2)上層不斷自我復制,造成上層機構臃腫,社會管理成本巨大
社會上層利用自己掌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資源的優勢,在同一層面上不斷“自我復制”、“自我組織”和“自我強化”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超穩定系統”。這種層面上的自我復制和延續,在本質上是一種保守性的過程,它存在著一種有效的排他機制,甚至使得任何覬覦上層位置的其他階層行動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3)出現社會精英群體之間利益結盟的苗頭
上層不斷的進行自我復制的時候,依舊在不斷的增加自身的實力,出現社會政治精英、經濟精英、文化精英結盟的苗頭,從而更強勢地影響國家公共決策,以此,來獲得最大的利益。因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導致腐敗、權力對市場的介入,在我國形成了權力本位的經濟,政府權力邊界不清晰會制造出種種怪胎。
(4)我國社會主要群體有弱勢化的趨向,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彌漫焦慮情緒
弱勢群體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中一個日益凸顯的重要問題,但我國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僅僅存在著一般意義上的數量十分巨大的弱勢群體成員,而且社會的一些主要群體如工人階層和農民階層中的許多成員呈現出一種弱勢化的趨向。貧富差距、社會矛盾,尤其是對未來的迷茫,令社會中下層感到巨大的壓力和長期的焦慮。在急劇轉型的社會中,社會成員經濟位置通常在短時間之內會出現一種此起彼伏、沉浮不定的狀況。就此,產生各種反差明顯的示范效應。
參考資料:王申賀.階層"內卷化"現象研究[J]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