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集聚是什么?
金融集聚的內涵非常豐富,可從過程和結果兩個視角分別來理解金融集聚的定義,從過程視角主要表現為金融資源與特定地域之間的時空動態變化、金融產業于特定地域形成密集系統的演進過程;從結果視角來看,則是經過上述過程形成的現象和狀態,表現為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制度法規等。

2 金融集聚形成過程?
經濟活動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下, 會形成一種空間集中的傾向力, 這種傾向所產生的正外部性使金融資源在地域間產生了一種時空動態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金融系統與非金融系統之間有了進一步的交流, 相互影響、不斷發展, 從而形成了金融集聚。從金融集聚效應發展的動態過程來看, 伴隨著實體產業的集聚,
金融集聚逐漸形成。在產業集聚和區域經濟發展形成的規模經濟以及溢出效應等相關因素的綜合作用下, 金融組織在空間上逐漸聚集。
產業的聚集會使區域內的資本需求量迅速增加, 進而增加該區域各企業的業務量, 客觀上使得該地區對于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借款、貸款和金融交易等相關服務的需求量增加,
由此導致了金融集聚的產生。另外, 快速發展的金融產業導致金融資源和人才等要素需求的增長, 當金融基礎設施發展到一定規模, 金融資源進入高速流動的狀態,
金融產業的發展也必將進入快速集聚的階段。從金融集聚效應的靜態結果來看, 當一個地區的金融業發展到一定規模,
能夠實現較高的金融服務效率和暢通的信息傳遞。從靜態功能的角度來看, 首先, 金融集聚將促進該金融領域大量定價、 服務、交易以及信息集散等組織的出現; 其次,
通過對金融中心各種功能的進一步發掘可以發現, 各種金融中心的出現通常伴隨著該領域產業集群的誕生, 該集群的誕生會促進區域內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
進而實現整個區域實體經濟的產業集群。

3 金融輻射效應產生和特點
金融輻射效應的產生需要以金融集聚為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 當某個中心區域擁有較多的資金及金融組織時, 將導致該地區的內部經濟成本隨之增加, 受此影響,
金融資源將向周邊地區開始擴散, 從而產生輻射效應。 受金融集聚和金融輻射兩種效應的綜合影響, 資源會在中心區域和周邊地區流動并形成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周邊地區金融資源密度會因此而日漸增加, 中心區域的資源會逐漸減少, 最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 因為利潤是資本的核心追求,
因而金融資源在早期會先由分散狀態逐漸集中, 當發展至一定階段后又會由集中狀態逐步向周邊擴散, 最終表現為金融輻射效應。
金融輻射效應主要有四個特點: 第一, 所有地區不會同時發生金融輻射。金融輻射效應受地理位置、 政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其中,
條件優越的地區會先于其他地區發展成為金融增長極, 在極化效應的作用下使人才、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在該地區集中。第二,
雙向輻射。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憑借自身優勢會向集聚程度較低的地區提供資金、創新的金融產品以及金融行業管理經驗等;
而金融集聚程度較低的地區則憑借成本優勢向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輸送金融發展資源。在雙向輻射的作用下, 這些地區的差距將不斷縮小。第三,
輻射范圍受互動程度和距離的影響。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和集聚程度較低的地區政府間開放協作程度越高、距離越近、輻射范圍越廣、輻射強度越大。第四,
在金融輻射效應的作用下, 可能會存在金融風險跨區域擴散轉移等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黃丹荔, 吳昳.長江三角城市群的金融集聚效應和金融輻射效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
文本由@-Y-Ling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