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礦產資源儲量
中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中規定,礦產資源量包括經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證實為次邊界礦產資源及已經過勘察未進行可行性研宄和預可行性研宄的內蘊經濟的礦產資源及經預查后未知的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儲量是礦產地質勘察的總結和上產管理的基礎,貫穿了整個礦產資源的生命周期。

2.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礦產儲量,因揭示程度不同有不同類別,差別很大,礦產儲量的劃分標準,世界上亦無統一規范,一般多采用三級或五級。根據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制定的《礦產儲量分級暫行規定》,將礦產儲量劃分四類五級:
第一類為開采儲量(A1級),采用開采巷道或用鉆孔配合開采巷道或鉆探網所控制的儲量;
第二類為設計儲量(A2B和C1級),系經過詳細勘探,用坑道、鉆孔圈定的儲量或鉆采網所控制的儲量;
第三類為遠景儲量(C2級),系根據區域地質儲量資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所確定的分布邊界的儲量;
第四類為地質儲量(D級),系根據區域地質測量,礦床分布規律,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
不同儲量級別,其應用價值不同,開采儲量和設計儲量可作為礦山企業設計、編制建設及生產計劃的依據。遠景儲量和地質儲量僅作為編制礦山企業遠景發展規劃和進一步勘探的參考。
分類依據:
(1)根據地質可靠程度將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為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和預測的,分別對應于勘探、詳查、普查和預查四個勘探階段。
①探明的:礦床的地質特征、賦存規律(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連續性依照勘探精度要求已經確定,可信度高;
②控制的:礦床的地質特征、賦存規律(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連續性依照詳探精度要求已基本確定,可信度較高;
③推斷的:對普查區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了礦產的地質特征以及礦體(點)的展布特征、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部分,礦體(點)的連續性是推斷的,可信度低。
④預測的:對具有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經過預查得出的結果,可信度最低。
(2)根據可行性評價分為概略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個階段。
(3)根據經濟意義將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為經濟的(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的生產指標計算的)、邊際經濟的(接近盈虧邊界)、次邊際經濟的(當前是不經濟的,但隨技術進步、礦產品價格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可變為經濟的)、內蘊經濟的(無法區分是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還是次邊際經濟的)、經濟意義未定的(僅指預查后預測的資源量,屬于潛在礦產資源)。
3.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
礦產資源儲量的估算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例如幾何法(包括算數平均法、地質塊段法、剖面法、等高線法、三角形法等)、統計分析法以及SD法等?,F工程勘察中最為常用的是地質塊段法。
地質塊段法一般的計算步驟為:Q = S/cos(3xMxD(水平投影法)或Q =
S/sin(3xMxD(垂直投影法)。其中:Q-塊段礦石資源(t)S-塊段投影面積(m2)(3-塊段礦體平均傾角M-塊段礦體平均真厚度d-礦石平均體重(t/m3)算術平均法與地質塊段法有著相同之處,是地質塊段法的一種特例。其中心思想是將一塊不規則的礦體變為形狀規則,厚度相等的立方體,用算術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便于計算出礦體體積進而估算出礦產資源儲量。等高線法是層狀沉積礦中較為常見的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他已礦層頂部的等高線作為基礎,把礦體分為若干傾角相同的部分,然后根據公式分別進行體積計算和礦產資源儲量計算。
以上梳理了礦產資源儲量的定義、分類依據及估算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Sibanye-Stillwater:2020年礦產資源和礦產儲量報告(英文版)(184頁).pdf
自然資源部:2021中國礦產資源報告(41頁).pdf
匯豐銀行(HSBC):2022年全球礦產行業分析報告(英文版)(1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