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化轉型發展歷程
2020年5月13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倡議。倡議提出,政府和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共同構建“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聯合推進機制。主要以帶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打造數字化企業,構建數字化產業鏈,培育數字化生態,形成“數字引領、抗擊疫情、攜手創新、普惠共贏”的數字化生態共同體,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2、數字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
數字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分別是初始級發展階段、單元級發展階段、流程級發展階段、網絡級發展階段、生態級發展階段。其相關介紹如下:
(1)初始級發展階段
處于該發展階段的組織,在單一職能范圍內初步開展了信息(數字)技術應用,但尚未有效發揮信息(數字)技術對主營業務的支持作用。
(2)單元級發展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組織,在主要或若干主營業務單一職能范圍內開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提升相關單項業務的運行規范性和效率。
(3)流程級發展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組織,在業務線范圍內,通過流程級數字化和傳感網級網絡化,以流程為驅動,實現主營業務關鍵業務流程及關鍵業務與設備設施、軟硬件、行為活動等要素間的集成優化。
(4)網絡級發展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組織,在全組織(企業)范圍內,通過組織(企業)級數字化和產業互聯網級網絡化,推動組織((企業)內全要素、全過程互聯互通和動態優化,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業務模式創新。
(5)生態級發展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組織,在生態組織范圍內,通過生態級數字化和泛在物聯網級網絡化,推動與生態合作伙伴間資源、業務、能力等要素的開放共享和協同合作,共同培育智能驅動型的數字新業務。
3、數字化轉型的七大特征
(1)數字化和數據驅動
業務對象(例如零售業的“人貨場”或者制造業的“數字化孿生”)被移動、物聯網等手段數字化后,業務事件、業務決策是根據數據分析、算法而產生,而非傳統的人工判斷,或基于流程或簡單判斷規則。
(2)業務模式創新
當業務被數字化或者數據化后,可以重構價值網絡,因而商業模式設計是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商業模式畫布”。
(3)IT架構現代化和云平臺
企業級IT架構從70年代的主機系統一層架構,發展到90年代的客戶機/服務器的二層模式(ERP系統是客戶機/服務器時代的典型產物),到21世紀初進入所謂互聯網時代,分為表現層、服務層、業務邏輯、數據存取的所謂“N層架構”,再從SOA架構發展到今天的云平臺?!霸破脚_”是企業數字化的最基本的技術要求,企業必須要有核心數字化平臺,亦即PaaS,無論是自建還是選擇核心PaaS,將遺留應用(legacy)向企業數字化平臺上遷移,在互聯網上搭建無限的數據訪問通道;構建現代化云架構,和外部各種云服務對接。
(4)敏捷和DEVOPS
云平臺是應用程序的快速開發、部署、擴展的基礎,敏捷+DevOps是新一代的系統構造(軟件工程)方法,也是數字化技術組織的管理模式,是技術和業務匹配的運營模式。
(5)數據湖和大數據分析
企業擷取、存儲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形成“數據湖”,根據業務需求,實時處理、分析。
(6)人性化技術和設計思維
數字化時代的商業處于持續變化的不穩定狀態,因而用戶((無論是外部用戶還是內部用戶)對數字化應用,需要無需培訓地“自然化”使用,這和需要經過培訓才能使用的傳統企業信息系統截然不同,因而傳統的用戶交互和用戶體驗設計(UI/UX)在數字化時代發展為“設計思維”
(7)微服務和API
通過API和微服務技術來包裝業務和建立業務之間的接口,增加業務應用程序的顆粒細度,亦即對業務“解耦”成更細小的“組件”,便于跨渠道使用,快速重構業務。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億歐智庫:數字化轉型:科技賦能 供給創造需求(48頁).pdf
億歐智庫:2021能源電力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66頁).pdf
億歐智庫:同仁堂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