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集團發布了報告《為醫療系統應對從災難到疫情的沖擊做好準備》。
為了加強保健服務應對此類沖擊和壓力的能力,本報告著重介紹了災害風險和應急管理做法的經驗教訓。它概述了對使衛生系統能夠提供更可靠的抗沖擊服務至關重要的五項原則:
1.
基礎:有效管理日常需求的衛生系統應對沖擊的能力更強。建設衛生保健系統的能力,有效滿足日常需求,是提高應對沖擊能力的先決條件。確保衛生系統具有包容性是提高社區復原力的關鍵。
2.
個人衛生保健設施:管理需求、能力和應對沖擊的準備情況。衛生保健設施必須做好準備,以滿足因沖擊而激增的衛生服務需求。事前應急計劃為緊急情況所需的能力、人員、設備和協議做好準備,從而確保在醫療保健服務的第一線應對沖擊的能力。
3.
衛生保健系統:提高快速增援能力和系統級協調的戰略。有組織的系統規劃和靈活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協調的區域和系統級反應來滿足激增的需求。這包括評估和預測資源和能力限制,了解替代服務方式和緊急供應需求應急計劃的可行性、作用和有效性。
4.
綜合應急:與救災和民防機構協調。密切協調衛生系統的應急準備與國家的整體應急管理和災害響應系統(軍事、民防、社區團體、災害風險融資等)是至關重要的。
5.
彈性保健服務的生命線基礎設施: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對于有效的衛生保健服務至關重要,在災害和大流行病期間更是如此。有彈性的水、電、運輸、通信和數字系統對于確保足夠的治療能力、公平獲得衛生保健和正常運作的供應鏈至關重要。保健服務的恢復力取決于這些生命線之間的相互依賴。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集團:為醫療系統應對從災難到疫情的沖擊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