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馬來西亞包裝廢棄物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方案評價研究報告 - 世界自然基金會(英文版)(附下載) 世界自然基金會 機構待認領~ 2020-11-16 17:56:39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 2859 收藏 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在全球范圍內,塑料污染已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對海洋生物和沿海地區社會的福祉造成嚴重后果。每年大約有480萬至127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其中絕大多數泄漏到印度洋和太平洋,那里有許多沿海土地和國家。根據目前的趨勢,2010年至2050年間,塑料垃圾的數量將增加四倍——這意味著,按重量計算,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可能會超過魚類。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托進行的一項2019年研究中,馬來西亞的人均塑料使用量最高,為每人16.78公斤,與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相比。就塑料廢物而言,馬來西亞在總產生的廢物中排名第二。盡管政府披露了每年產生的令人震驚的垃圾數字,但馬來西亞人消費后塑料包裝的回收率仍然相對較低。 為了解決建立適當的塑料廢物管理系統的需要,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了一份題為“馬來西亞包裝廢物EPR計劃評估研究”的報告。在報告中,世界自然基金會將生產者責任延伸(EPR)計劃確定為一個關鍵和有效的政策工具,使制造商對其塑料產品和包裝的壽命終止影響負責。EPR作為一種政策工具,也鼓勵商業部門采用整體生態設計。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提出了一個定制的環保署計劃,以解決馬來西亞的塑料廢物污染問題。第一步是制定強制性計劃,為大規模系統收集、分類和回收包裝材料提供財政基礎。為了使這一定制的EPR計劃發揮作用,報告強調,實施該計劃的責任將由作為系統運營商的非營利性生產者責任組織(PRO)承擔,并由政府實施嚴格的監控系統。 (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點擊下載報告:2020年馬來西亞包裝廢棄物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方案評價研究報告 - 世界自然基金會(英文版)(57頁) 本文標簽 2020年馬來西亞包裝廢棄物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方案評價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