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全民經濟》的主題報告,旨在引起人們對改善不同人群獲得經濟機會的看法。
世界從COVID-19對經濟的打擊中恢復過來,現在對經濟公平與平等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理論上講,金融包容性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使個人能夠平穩消費和投資(包括人力資本),并更能抵御經濟沖擊。
以印度、肯尼亞和智利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表明,當人們有能力儲蓄時,他們就能平抑消費,做出更好地應對經濟沖擊的決策,這一效應被證明對婦女相當重要。
為年輕人提供好工作:減少不平等的必要政策
對年輕人來說,找工作比其他勞動力更具挑戰性。他們更容易失業,更容易受到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ILO)最近的數據顯示,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失業人口是年輕人,即15-24歲的年輕人。
較不穩定的工作和較低的工資會增加青年貧困的風險,擴大代際不平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研究記錄了這一聯系,強調需要優先為年輕人提供優質工作。
女性在工作中因負罪感付出更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為了避免極端加班和強制性的公司內部調動,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而這是由內疚感驅動的。
不平等——一個日益引起關注的問題和政策焦點
眾所周知,財政和結構政策是緩解不平等的有力工具。例如,稅收和轉移支付可以部分抵消市場收入不平等。
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的結構改革也可以通過其對總就業、勞動力市場收入和資本收入分配的影響來影響收入分配。
目前,學術界和主要央行普遍認為,財富和收入不平等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為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受流動性約束,他們增加消費更多是為了應對降息帶來的收入增長。因此,在一個窮人比例較高的經濟體中,同樣的降息更能刺激總消費。
文本由@云閑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民經濟:致力經濟平等》。點擊下載PDF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