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口大國,豬肉一直是我國消耗非常多的肉類產品,居民生活水平與豬肉價格也息息相關;可見生豬養殖是需要國家進行調控的重要產業,對居民生活的穩定有著重要作用;那么近幾年我國出臺了哪些主要的生豬養殖政策呢?下面就將對相關生豬養殖主要政策進行簡單梳理。
近幾年國家生豬養殖政策梳理
2019年9月,《關于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作的通知》表示中央預算內投資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助,主要支持生豬規?;B殖場和種豬場建設動物防疫等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9月,《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發布,預計到2022年,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養殖規?;蔬_到58%左右;到2025年,產業素質明顯提升,養殖規?;蔬_到65%以上。
2019年11月,《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生豬規模養殖環評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發布,強調繼續推進生豬養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開展生豬養殖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統籌做好生豬養殖項目環評服務和指導,強化建設單位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發布,指出要堅持補欄增養和疫病防控相結合,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對中小散養戶的防疫服務,做好飼料生產保障工作;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逐步減少活豬長距離調運,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
2020年3月,《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發布,表明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生豬良種繁育、疫病防控、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建設;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生豬產業的支持;鼓勵銀行將符合規定的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生豬活體納入可抵押品目錄。
2020年3月,《關于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生豬穩產保供的通知》發布,表明農業發展銀行在三年內要安排不少于500億元的信貸規模,重點用于支持包括生豬養殖在內的生豬全產業鏈發展和儲備調控體系建設,實施差別化貸款政策;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國有銀行要在滿足大中規模豬場新建、改擴建及流動資金貸款需求上加大力度。
2020年4月,《關于集中開展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的通知》發布,通過開展專項整治,嚴格生豬養殖、經營、運輸、屠宰等環節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調運行為,進一步控制非洲豬瘟疫情傳播。
2020年5月,《非洲豬瘟防控強化措施指引》發布,繼續推進分區防控,從2021年4月1日起,逐步限制活豬調運,除種豬仔豬外,其他活豬原則上不出大區,出大區的活豬必須按規定抽檢合格后,經指定路線“點對點”調運。
2021年4月,《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試行)》發布,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分區防控,將全國劃分為5個大區開展分區防控工作;主要任務為優先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生豬調運監管和推動優化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
2021年4月,《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第五版)》發布,修訂了關于疑似疫情認定的第三方實驗室標準、確診疫情的病原檢測、匯報及信息披露要求、疫區劃定與處置中疫點疫區的定義等內容。
2021年6月,《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發布,增加了“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和“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作為預警指標;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當豬糧比價處在7:1~9:1時不進行預警,為市場自發調整留有充足空間。
2021年8月,《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發布,規定“十四五”期間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300萬頭左右:將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納入全國生豬養殖場系統備案;當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以上時,各地可按規定對規模養殖場(戶)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
2021年9月,《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發布,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為核心調控指標,將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劃分為綠色(產能正常波動)、黃色(產能大幅波動)和紅色(產能過度波動)
3個區域,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以上就是我國近幾年生豬養殖重要政策的相關介紹,想要了解更多行業政策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政策解讀欄目。
推薦閱讀
生豬養殖模式有哪些?行業現狀、發展歷程、產業鏈介紹
什么是生態養殖?生態養殖的類型有哪些?
什么是養殖珍珠?分類、鑒定標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