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世界各國對于氣候問題尤其的重視,一些相關減排目標和減排政策也是被推出,下面是全球部分經濟體未來減排目標與政策,主要包括的國家有中國、奧地利、不丹、美國加利福尼亞、加拿大、智利、芬蘭、匈牙利、冰島。
1、中國在2020年9月22日向聯合國大會宣布,努力在2060實現碳中和,并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在2030年之前達到排放峰值。
2、奧地利聯合政府在2020年1月宣誓就職,承諾在2040年實現氣候中立,在2030年實現100%清潔電力,并以約束性碳排放目標為基礎。右翼人民黨與綠黨合作,同意了這些目標。
3、目前不丹為碳負,不丹的具體計劃為《巴黎協定》下自主減排方案,不丹人口不到100萬,收入低,周圍有森林和水電資源,平衡碳賬戶比大多數國家容易。但經濟增長和對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正給排放增加壓力。
4、美國加利福尼亞前州長杰里·布朗在2018年9月簽署了碳中和令,該州幾乎同時通過了一項法律,在2045年前實現電力100%可再生,但其他行業的綠色環保政策還不夠成熟。
5、加拿大特魯多總理于2019年10月連任,其政綱是以氣候行動為中心的,承諾凈零排放目標,并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五年一次的碳預算,具體目標實現日期為2050年。
6、智利皮涅拉總統于2019年6月宣布,智利努力實現碳中和。2020年4月,政府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強化的中期承諾,重申了其長期目標。已經確定在2024年前關閉28座燃煤電廠中的8座,并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煤電,具體目標實現日期為2050年。
7、芬蘭的具體實現目標日期為2035年,具體計劃為執政黨聯盟協議。
8、匈牙利在2020年6月通過的氣候法中承諾到2050年氣候中和。
9、冰島已經從地熱和水力發電獲得了幾乎無碳的電力和供暖,2018年公布的戰略重點是逐步淘汰運輸業的化石燃料、植樹和恢復濕地,具體目標實現日期為2040年。

數據來源:《七個維度看“碳中和”經濟變革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