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發布了《歐洲海上風電行業如何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實現歐洲大陸的能源目標》。
一、海上風電已成為歐洲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但成本仍需下降
由于該行業的高風險狀況,再加上海上建設和運營中的嚴重問題,巨額融資成本將歐洲海上風電的平準化成本(LCOE)推高至每兆瓦時190歐元左右。
該行業同意了40%的成本削減目標:到2020年,實現115歐元/MWh。然而發展速度超過預期。2016年,位于荷蘭沿海北海的Borssele
I和II風電場公布了87歐元/MWh的執行價格,大大低于2020年的目標。隨后的項目宣布了更低的執行價格:目前已實現了低至49歐元/MWh(包括并網)的價格,荷蘭和德國的零補貼招標也取得了成功。
歐洲海上風電行業通過運營風電場確認了LCOE的降低

許多政府現在將海上風電視為其脫碳戰略的關鍵支柱之一,以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下。例如,英國1號計劃建設75
GW的OWE,到2050年提供69%的電力,歐盟希望到2050年發展300
GW的OWE容量,使其成為歐洲能源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國際能源署在其最近發布的報告《到2050年實現凈零:全球能源部門的路線圖》中,呼吁到2030年實現80千兆瓦的年產能部署,高于2020年的5千兆瓦。
二、北海的氫氣將不得不與廉價的氫氣進口競爭
從源頭上將大量的電能轉化為綠色氫氣是前進的方向,海上電解槽可位于平臺、沉箱或人工島上,也可以裝進渦輪機里。例如,西門子能源公司正致力于將電解系統整合到其旗艦型海上風力渦輪機中。
首批海上氫氣示范項目即將啟動。例如,海王星能源公司不久將在荷蘭沿?,F有的油氣平臺上安裝一個1兆瓦的電解槽,而英國多爾芬風電制氫項目計劃于2024年在阿伯丁附近的Kincardine現場部署一個2兆瓦的浮式原型系統。
到2025年,北海的氫氣可能具有成本競爭力,可以與從擁有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地區進口的氫氣相比【歐元/千克氫氣】

國產氫減少了對政治不穩定地區進口的依賴。在國內生產氫氣還可以讓歐洲在氫氣用作原料(如合成燃料或綠色化學品的生產)時獲取其下游附加值。
報告總結
到2030年,歐洲海上風能參與者應將重點放在三個關鍵的創新和工業化領域:開發海上氫氣、發展浮式鉆井技術、進一步降低欠費。
歐洲公司以及知識基礎設施必須迅速創新和工業化,以擴大海上風電的范圍并降低其成本,從而鞏固其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羅蘭貝格:歐洲海上風電行業如何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實現歐洲大陸的能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