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地方政府債務質量透明,可控性提高。地方政府債務質量小幅度上漲。以新還舊因素償還能力穩定,風險性降低。近幾年得到市場大幅度光注。

標準化債券逐步成為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量主體,地方政府債券存量余額由2014 年末的1.2 萬億,增加至2020 年末的25.5
萬億,特別是用于置換和接續存量債務的置換債券和再融資債券占比超過50%。已融資平臺為代表的規模下降10%,在地方政府債務的總債務中下降70%。

由圖3所示,地方政府債務的隱形債務從2013年至2016年有大幅度增加,而從2017年以來上漲幅度有所緩解,但因新冠疫情和周期影響,上升幅度可能有所反彈。
由圖4所示,預計近年來關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政策下,金融機構對于融資。
圖5:不同行政等級政府融資平臺有息負債占比變化

從有息負債結構來看,區縣級平臺的擴張速度明顯快于省級和市級平臺,更快的債務增長以及資產負債率提升,或意味著低等級平臺本身經營質量下行更明顯。
圖6:投融資活動是地方政府債務主流 圖7:融資平臺自身盈利

由圖可知,發債融資平臺的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和融資活動凈現金流基本保持在每年4
萬億左右水平,地方債務管理政策下規模逐年小幅收斂,自身盈利和經營功能弱化。
2015 年以來融資平臺加權平均ROA 由1.2%左右下降至2020年%0.4左右,地方政府融資自身盈利有待提高。
綜上所述為地方債務形式狀況。
文本由@木子璨璨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銀行業資產質量深度研究系列之一:如何理解地方債務質量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