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昆緯(IQVIA)發布了《2022年全球藥品支出和使用趨勢報告-展望2026》。報告從時間、國家/地區、市場類型、產品類型和關鍵治療領域等角度對近年來全球藥品支出進行了回顧梳理,并對未來五年全球藥品市場表現和趨勢進行了預測。
研究結果顯示,受多因素驅動,全球藥品支出增速放緩,未來五年CAGR預計將為為3%-6%。
COVID-19大流行是幾十年來影響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但它同時也凸顯了全球衛生系統的復原力。
藥物使用和支出趨勢受到COVID-19的直接影響,與疫情前的預期相比,到2026年的七年累計支出減少了1750億美元。同期,COVID-19疫苗和新療法方面的支出預計將超過3000億美元,這一預期累計比疫情前的預測高出1330億美元。
在發達國家,新療法的采用被專利生命周期以及來自仿制藥和生物仿制藥的競爭所抵消,預計將繼續成為影響藥品支出和增長的主要因素。在新興藥品市場,醫療保健可及性的大幅增加歷來是藥物使用變化的最大驅動因素,但這一趨勢正在放緩,并將導致許多市場的銷量下降。
在中國的領導下,新興醫藥市場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由跨國公司開發的新藥,且獲取時間通常比過去更早,覆蓋到的人群也更廣。與這些趨勢相伴的是在控制支出上所做的努力,預計這將使中國到202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放緩至2.5-5.5%,但仍將為新興醫藥市場帶來最大的絕對增長。
全球藥品市場(按發票價格水平計算)預計將以3-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8萬億美元左右,其中包括COVID-19疫苗的支出。
到2026年,用于COVID-19疫苗的累計總支出預計將為251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預計于2022年在發達國家基本完成的第一波疫苗接種,以及2023年在低收入地區基本完成的疫苗接種。
全球藥品支出的增長將因排他性的喪失而放緩,導致品牌虧損1,8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被新推出產品的支出所抵消。按凈價格計算,美國市場未來五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0-3%,低于過去五年3.5%的復合年增長率。作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日本的藥品支出將持平或下降,并將醫藥降價政策從每兩年調整一次改為每年調整一次。預計未來五年歐洲的支出總額將增加510億美元,側重于更多地采用仿制藥和生物仿制藥,為新品牌提供資金。




















參考報告 《2022年全球藥品支出和使用趨勢報告-展望2026(英文版)(65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