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家庭醫生成了兩會的重點話題,不少人對家庭醫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或多或少在新聞報道中聽到過該名詞,陌生是少有人了解其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服務又是什么?有哪些優勢?本文將具體介紹。
1.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美國家庭醫生學會(AAFP)對其給出了如下定義:家庭醫生是經過家庭醫療專業的教育和嚴格訓練,擁有獨特的知識、觀點和技能,能為每一名家庭成員,無論其性別、年齡、生理、心理抑或社會問題,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保健、健康維護和預防服務的醫生。
2.家庭醫生服務
以全科醫生為主要載體、以社區為活動范圍、以家庭為單位和以持續的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簽訂契約的形式來提供安全、有效、連續和適宜的綜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
我國最初將家庭醫生服務稱為“家庭醫生式服務”,是指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為核心,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為主要內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簽約、自由選擇、規范服務的原則下,社區衛生服務團隊與家庭簽訂協議,并通過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服務關系,為居民提供主動、連續、綜合的健康責任制管理。
3.家庭醫生服務的優勢
(1)轉診快
通過簽約家庭醫生和上級醫院建立起綠色轉診通道,比患者自已去醫院盲目掛號更快;大醫院預留更多的優質資源,比如專家號、預約床位,這樣獲得??品盏臅r候更快。
(2)基層服務模式好
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對患者及其家人都比較了解,可以提供綜合性、連續性的服務,不光給患者個人還可以給患者家庭其他成員提供服務;不只是看病,還可以指導怎么服藥、如何運動,做好健康促進工作;簽約之后,建立穩定的服務關系,有一個熟悉的醫生朋友,使患者能獲得更好的服務。大部分服務在機構里提供,雖然家庭醫生不是到家里服務的醫生,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到家庭提供服務。
(3)省費用、省時間
通過健康促進和合理的就診指導,讓患者減少不必要的就診。例如:患者肚子疼可能直接到醫院掛消化科,看完之后發現不是那個科的病,家庭醫生幫助識別,進行初步判斷,這樣可以省一部分錢和時間。
從醫保的角度,各地在推進家庭醫生服務的過程中也采取了醫保激勵措施,比如醫保報銷比例不一樣,簽約之后在基層看病報銷比例多一點,簽約之后門檻費就不重復交了。通過一些方式解決簽約與不簽約的差別化,鼓勵老百姓認識到簽約的好處,真正的利用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4.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
(1)“1+1+1”模式
居民在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進行簽約,形成“1+1+1”的簽約組合,該模式主要在上海市推行。
(2)“基礎包+個性包”模式
為簽約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在內的免費基礎性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個性化服務,形成“梯度結構、種類合理、特色明顯、內容豐富”的服務包;該模式主要在江蘇鹽城大豐區推行。
(3)“醫養護一體化”模式
衛生與財政、醫保、價格、人事薪酬等政策聯動,出臺系列激勵機制,保障家庭醫生向簽約居民提供“醫養護一體化”服務;該模式主要在浙江省杭州市推行。
(4)“三師共管”模式
以慢病為突破口,以老年人為重點,由基層家庭醫師、健康管理師和大醫院??漆t師共同組成“三師共管”團隊,為居民提供簽約服務;該模式主要在福建省廈門市推行。
(5)“按人頭總額預付”模式
組建縣鄉村三級醫療共同體,通過城鄉居民醫保資金按人頭總額預付,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分配激勵機制,實現患者下沉基層,鄉村醫生收入與簽約數量、質量和效果掛鉤;該模式主要在安徽省定遠縣推行。

以上從概念、優勢及模式三個方面對家庭醫生服務做了簡單介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醫療聯合體?有哪些類型?
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醫療定義與產業鏈一覽
什么是醫療機器人?有哪些?關鍵技術、發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