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重視人的個性發展、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它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
素質教育思想與實踐在古今中外均有體現,如柏拉圖的和諧發展教育思想與實踐,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等。然而提出素質教育,并將之當做國策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幵,卻只在當代中國。素質教育是在我國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在教育理論和思想上的產物,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在素質教育理論不斷豐富與深化的同時其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著。
1985 年 5 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p>
1986 年 4 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p>
自此“素質”一詞開始出現在教育領域,成為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對“素質”內涵、組成、特點等進行的探討及對提高全民素質的強調為構建素質教育理論奠定了基礎。
教育必須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這是當代中國素質教育的立足點。這實際上從社會發展的高度,指出了教育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當代中國素質教育的目標。
素質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隨著學科類的退出,素質教育賽道回暖。素質教育在政策層面明確的分類可以包含︰藝術教育、體育教育、STEAM教育、以及研學與營地教育等主要類別。

1.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以文學、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內容的審美教育活動,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標是培養審美觀念、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居、國藝、播音主持、藝術鑒賞等。
2.體育教育
通過體育運動促進人的身心發展,主要體現在: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通過提供社會規范教育、社會角色嘗試來促進人的社會化;通過促成個性形成、約束個性發展和養成進取精神來發揮體育在促成個性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體育教育主要內容包括體能、球類、武術、棋類、冰雪運動、水上運動、其他運動等。
3.STEAM教育
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載體,以素質教育為依托,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與價值觀,進行科研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
STEAM教育主要包括機器人、少兒編程、科學課、創客教育、3D打印、無人機教育等。
4.研學與營地教育
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通過“教學做合一”的理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趯W生自身興趣,根據課本內容,可以分為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科技、體驗等類別和主題。
研學與營地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營地、游學、研學等。
來源:《多鯨資本:2022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附下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