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放射性廢物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放射性廢物的定義是:放射性廢物一般指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濃度或活度大于國家審管部門規定的清潔解控水平,并且預計不再利用的物質。

2.放射性廢物的分類標準
按照國家發布的《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中第三條的規定,根據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將放射性物品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
(1)一類放射性物品,是指Ⅰ類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廢物、乏燃料等釋放到環境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重大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2)二類放射性物品,是指Ⅱ類和Ⅲ類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廢物等釋放到環境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一般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3)三類放射性物品,是指Ⅳ類和Ⅴ類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廢物、放射性藥品等釋放到環境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較小輻射影響的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的具體分類和名錄,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公安、衛生、海關、交通運輸、鐵路、民航、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制定。
此外,《條例》第五條明確:放射性物品的運輸和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制造,應當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
3.放射性廢物的基本來源
(1)核工業排放:核工業排放放射性廢物的渠道有以下幾種,即地質開采鉆探;核燃料精制、提煉;核燃料元件制造。上述活動會排放廢氣、廢水、廢物,這些“三廢”物質均有一定的污染性,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加強了控制,但核設施仍有排放廢物的可能。
(2)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開采石油時,已經在污泥、管垢、廢水中檢測出天然放射性物質。鐳是石油開采放射性廢物量上漲的主要元素,在提取石油過程中,鐳會沉積在管壁上成為污垢的一部分。
(3)冶金工業生產:冶金工業包括有色冶金工業、黑色冶金工業。其中,鋼鐵工業為黑色冶金工業。鐵礦作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原料,除含有鐵外,還含有稀土、鈮、釷等物質。原礦釷含量約為0.04%,高出地殼中釷均量的50倍。在鐵礦冶煉、開采過程中,釷會存在于合金渣、高爐渣、尾渣、水侵渣等物質內,若這些物質未能得到妥善處理,會成為放射性廢物的來源渠道之一。銀、金、鉛、鋁、鋅等有色冶金工業產生天然放射性廢物的可能性較高。以鋁冶煉為例,赤泥中含有放射性核素,同時對礦山附近底泥、地表水、地下水、土壤造成污染。
(4)稀土工業生產:磷釔礦、獨居石礦、氟碳鈰礦、風化殼淋積型礦是提取稀土的主要來源。氟碳鈰礦中含有鐵和5%~6%的稀土氧化物。礦石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為鈾釷系物質,镥、釤等稀土元素內自帶放射性物質,在稀土礦開采、冶煉過程中可能產生輻射防護廢物。
(5)醫療廢物: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有些患者需進行放射性照射。
(6)飲用水處理:處理飲用水的目的是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處理過程中,水體內含有的天然放射性物質被分離出來并進入淤泥內,淤泥中的放射性廢物含量可能超出國家標準。有些礦泉水企業盲目增加水體中氡濃度(約為50ci/L),部分應用貯藏放射性物質的醫院、工廠、礦區所排放的廢水可能會污染植物、水源,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性。
以上就是有關于放射性廢物的定義、分類標準及主要來源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放射性廢物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乏燃料屬于高放射性廢物嗎?高放射性廢物怎么處理?
什么是工業固體廢物?有哪些?利用情況一覽
什么是危險廢物?分類有哪些?特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