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連接發展史
1、第一階段為PC互聯網時代
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8年PC互聯網通過實體網線實現計算機之間策相互連接,諸如亞馬遜、Yahoo、eBay、淘寶網在內的第一批互聯網企業相繼誕生,為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行為模式改變,全球進入互聯網1.0時代。
2、第二階段移動互聯網時代
2009年-2015年,伴隨著智能手機為首的移動智能設備迅速普及滲透,計算機之間的設備連接演進為人與人之間通過智能設備的連接,信息共享和交流得到更大程度的推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面對移動智能設備消費者,亞馬遜、Facebook、Google、Netflix、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占據全球最閃耀的互聯網2.0時代舞臺,通過網絡社交、流媒體視頻、電商及娛樂等多種模式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和生活行為方式。
3、第三階段為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
2015 年至今,云計算行業經過不斷迭代和發展,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這六個全球最重要的云計算廠商在全世界構筑起龐大的云計算基礎設施網絡,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強大算力支持。

全球IT行業發展歷程
1、大型機時代20世紀60年代
核心技術特點:由中央主機統一控制和管理的集中式系統架構。
商業模式及應用:由單一供應商提供硬件設備、操作系統段端到端全品類服務,客戶前期成本高昂,主要應用銀行、政府等領域大型企業經濟效益:效率最優化(高單位資源成本)。
2、微型計算機時代20世紀80-90年代
核心技術特點:服務器-客戶機C/S模式發展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存儲。
商業模式及應用:引入更多硬件/軟件供應商,降低軟硬件前置成本;微軟、英特爾及Oracle成為主流企業,應用領域滲透至中小企業。
經濟效益:高響應速度(PC臺式機成本更低)。
3、互聯網時代21世紀初期
核心技術特點:虛擬化技術、并行技術帶來開放式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基于互聯網的瘦客戶機模式。
商業模式及應用:硬件設備商品化推動前置成本及系統維護成本下降;互聯網巨頭獲得發展紅利。
經濟效益:并行計算實現效率提升,同時保持高響應速度。
4、云計算時代2006年至今
核心技術特點:分布式資源管理、高集中度商品化服務器及存儲。
商業模式及應用:彈性擴展資源,按需付費;大幅減少企業IT支出及運維成本,云計算加速滲透至各行業領域。
經濟效益:并行計算實現效率提升同時保持高響應速度。

數據來源:《涂鴉智能-AIoT領軍企業物聯網藍海揚帆起航-210629(65頁).pdf 》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國信證券:涂鴉智能:物聯網云平臺先鋒上市開啟新征程(29頁).pdf
2021年涂鴉智能公司競爭優勢與物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64頁).pdf
【研報】通信行業·產業追蹤(5):從涂鴉智能上市看物聯網企業PaaS、SaaS布局之路-210321(60頁).pdf
涂鴉智能盈利能力怎么樣?營收分析,及主要客戶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