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光伏產業發展階段和現狀
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經歷了爬升期、回調期、蓄勢期和飛騰期四個時期。
(1)爬升期(2004-2011
年):為了讓光伏發電較之傳統能源具備更大競爭力,各國推出一系列補貼政策,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和促進光伏發展,事實證明積極財政政策確實刺激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各國光伏規模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擴大。
(2)回調期(2011-2013
年):行業的盲目擴張和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政府補貼政策力度大幅度縮小,使得光伏供需關系失衡,產能供大于求,行業發展低迷,進入回調期。
(3)蓄勢期(2013-2015
年):這期間,光伏行業痛定思痛,展開技術革新,光伏系統成本持續大幅度下降,光伏投資回報重新獲得平衡;同時,光伏企業及生產廠家也進行深度洗牌,資源整合;全球有更多國家加入到支持光伏的行列
(4)飛騰期(2015-至今):2015
年《巴黎協議》簽署后,各國對新能源發展越來越重視,同時光伏技術推動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光伏發展也進入飛騰期,最終目標是實現平價上網。
2 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IRENA)的統計數據發現,2019 年全球新增地面光伏電站平均投資成本降至995美元/kW,平均度電成本降至68美元/MWh;過去十年,全球光伏電站投資成本下降幅度約79%,度電成本下降幅度約82%,成本下降幅度非常大。

2020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 130GW, 同比增長 13%,累計在裝機量約 756GW。中國新增裝機量 48.2GW,同比增長 60%,累計裝機量近全球裝機容量的1/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出口國,我國組件對外出口量在國內產量的占比持續上漲,而光伏電價在國內外許多國家已低于火電電價,光伏行 業整體需求增長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3 我國光伏產業補貼政策變化
2014年1月1日后,大力度補貼,I~III三類太陽能資源區域劃分標準,并網項目的標桿電價分別為0.90、0.95、1元/kWh,戶用分布式度電補貼為0.42元/kWh;
2016年6月30日后,補貼開始降低,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至0.80、0.88、0.98元/kWh;
2017年6月30日后,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至0.65、0.75、0.85元/kWh;
2018年之前,標桿電價時代,從大力度電價補貼方到補貼幅度逐漸減少;
2018年5月,“531”新政:競價時代,限規模、限指標、降補貼,2018年裝機補貼上限10GW,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
2018年6月1日后,開始退坡,標桿上網電價補貼統一下調0.05元/度,并網的三類區域上網電價進一步下調至0.5、0.6、0.7元/KWh;戶用分布式的度電補貼降至0.32元/KWh;
2019年5月,競價補貼與平價并行,I~III類資源區光伏發電項目指導價分別為0.40、0.45、0.55元/KWh,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調整為0.18元/KWh;
2020年,進一步壓縮,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為0.35、0.4、0.49元/KWh;戶用分布式的度電補貼降至0.08元/KWh;
2021年,大部分地區實現與煤電基準價同價“后補貼時代”,光伏度電成本下降逐步推進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確保新增裝機量的穩健增長;

4 光伏產業鏈及上市公司
光伏產業上游有硅料、晶硅、硅片、設備等,中游有電池、組件、膠膜、玻璃、逆變器、背板、支架、設備等,下游有電站

硅料:通威股份、合盛硅業、雙良節能、鄂爾多斯
晶硅: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特變電工、中環股份、晶科科技、晶澳科技
硅片:隆基股份、中環股份、.上機數控、美暢股份、京運通
設備:晶盛機電、連城數控、京運通
電池:通威股份、愛旭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科技
組件: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科技、天合光能、東方日升、協鑫集成
膠膜:福斯特
玻璃:信義光能、福菜特、南玻A
逆變器:陽光電源、華為、錦浪科技、科士達
背板:中來股份、賽伍技術.
支架:中信博、愛康科技、意華股份
設備: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先導智能、金辰股份、奧特維
電站:晶科科技、正泰電器、太陽能、三峽能源、吉電股份
推薦閱讀:《【研報】光伏行業首次覆蓋報告:光伏內外需求共振龍頭乘勢而上從日本光伏行業興衰看中國光伏發展機遇-20200313[10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