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孤島是指什么?含義
“信息孤島”(Information lsolated lsland,或Information
Island)指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不同類型的數字資源系統即信息系統,不包括網上無序和自身沒有控制的數字信息資源。由于各系統間相互封閉、無法進行正常的信息交流,猶如一個個分散、獨立的島嶼,因此被形象的稱為“信息孤島。
徐超(2015)認為,信息孤島指的是各主體相互之間沒有功能上的關聯互助屬性,在信息與業務流程中也沒有相關信息共享和交互的,彼此之間相互脫節的計算機系統。
“孤島”概念最早來源于電力行業,指的是當電網的部分電路因故障或維修而失去電網電源是,由線路上所連接的分布式發電繼續供電,并連接周圍負載所構成的一個自給供電的封閉式局部電網。經濟學中引用這個概念引申出了“信息孤島”的概念。
“信息孤島”名詞在電子政務領域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年,由經濟學家吳敬鏈提出。在香港的一次題為“電子政務——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社會民主政治建設”演講中,吳敬鏈指出,“各級政府盲目地推進電子政務造成各自為政、自成一體、不聯不通,沒有有效整合,并最終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2、信息孤島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據國內學者萬勇(2006)研究,信息孤島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1)桌面級信息孤島
桌面級信息孤島是指單臺計算機中不同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的現象。這是規模最小的信息孤島,影響范圍只是個人。比如同一臺計算機上不同的文件夾下存放著同名的文件,它們可能內容完全相同,也可能略有不同,除了創建者沒人說得清楚。這實際上是一種被人們熟視無睹的信息溝通問題。這種桌面級信息孤島造成了大量垃圾數據和重復數據。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盡管一臺計算機上的所有應用系統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統基礎之上的,但是它們之間卻彼此獨立,互不相關,這使得計算機更像是一個書架,而不是一本具有邏輯結構的書籍。事實上這種孤島給計算機使用者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和不便,經常需要人工整理硬盤,查找特定的數據和文件版本,在不同的系統之間重復輸入信息,而且很多信息的確切含義只有建立者才清楚,別人即便得到這些信息也無法正確使用。
盡管如此,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計算機的這種“書架”特點,所以通常不會覺得特別的不便。
(2)系統級信息孤島
系統級信息孤島是指不同的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的現象。這種信息孤島的規模較大,影響范圍通常是部門。比如中的銷售訂單數據無法自動匹配到戶中。這種信息孤島造成的直接危害就是的數據重復錄入和系統間數據不一致。而且企業的信息系統越多,這類孤島問題就越嚴重。
們經常提到的信息孤島主要是指系統級信息孤島,這類孤島對企業的信息溝通影響很大,而且理論上講的確可以通過系統整合來消除。比如的出現就有效的消除了財務孤島和進銷存孤島。
(3)企業級信息孤島
業級信息孤島是指不同企業間的信息系統互不溝通的現象。這種信息孤島的規模很大,影響范圍通常是企業。比如供應商的銷售數據和生產商的采購數據內容實際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無法進行自動溝通。
種孤島問題實際上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因為早期信息技術還不夠發達,所以人們也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但是隨著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覺得如果能夠在企業間進行自動的信息交流會極大的提高生產率,也就發現了企業級信息孤島的存在。就好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才產生了洲際旅行的需求。這時典型的技術發展帶動新需求產生的現象。這種孤島問題已經超出了一個企業的范疇,因此解決的困難很大。
(4)會級信息孤島
社會級信息孤島是指整個社會中不同企業的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的現象。這種信息孤島的規模非常大,影響范圍是整個社會。比如幾個銀行都有某個消費者的信用記錄比如房貸還款記錄,但是銀行之間卻無法進行信息溝通。又如國家的不同部委比如海關和稅務局都有一些關于社會經濟運行的數據,但是無法進行直接溝通。
因為整個社會都受到了信息化的影響,隨著的發展,人們發現其實各個行業、社會組織之間都有很多數據是可以共享的,如果連接起來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將有極大的提高,這樣就注意到了社會級信息孤島。在我國推行的三金過程、電子政務工程中,信息孤島被認為是一個重大問題。
作為一個企業或是組織機構,首先要解決而且相對容易解決的是企業內部的系統級信息孤島問題,一個企業就是一個“信息群島”。但是企業內信息孤島問題的解決并不能消除企業級信息孤島和社會級信息孤島。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上圖表示的是這幾類信息孤島之間的因果關系,即由于系統級信息孤島的存在,導致產生了桌面級信息孤島和企業級信息孤島由于企業級信息孤島的存在導致產生了社會級信息孤島。但這種關系是一種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不能被理解為系統級信息孤島的消除能夠導致其他信息孤島的消除,因為企業內部信息系統溝通順暢并不等于企業間信息系統溝通順暢。
3、信息孤島產生的原因是?
非技術的角度的原因
(1)來自政府內部的因素
首先是我國政府的組織結構。我國實行的是條塊分割的二元制組織結構,這種布局強調權利向中央高度集中,各級部門間的縱向管理很強,而水平方向的聯系較弱。體現到業務活動中,也較少的進行橫向同級部門之間的協同。而在國家層面的電子政務規劃和管理又缺少一個關鍵的職能機構,各部門有關電子政務的工作仍由內部的信息化部門承擔,其著眼點局限在本部門的職能范圍內,往往不會考慮橫向之間的聯系。
然后是政府工作人員的認識不足、觀念滯后。很多政府工作人員僅僅將電子政務看作政務活動的電子化、只注重網站的建設,忽視了政務流程的優化再造,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將現實中的流程生搬硬套。還有一些人缺乏“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將政務資源看作個人或部門尋租的資本,為共享設置障礙。
(2)來自政府外部的因素
首先,我國的法律和標準化體系建設仍顯滯后,目前我國有關電子政務的國家層面的法律和標準僅有前文所述的幾個,而電子政務的基本法和總體性國標仍在制定中。而現有法律和標準的貫徹執行也存在阻力。
然后,我國發展電子政務時所處的歷史時期特殊。信息孤島是信息化時代進行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信息化起步的時候便遇到了“數據處理危機”的問題。與發達國家不同,電子政務興起的時候,我國的工業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才剛剛起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信息孤島的問題是必然要出現的。
技術角度的因素
從信息通訊技術的角度來看,信息孤島就是一個個孤立的信息系統。這些系統由于采用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平臺、數據庫以及硬件的不同,無法做到互聯互通。另外,針對我國政府的計算機安全事件如病毒、黑客的問題頻頻發生,我國在政務信息保密方面一直有著嚴格的規定,采取了零容忍的態度,也阻礙了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
從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格局來看,由于地域之間、部門之間、基層與非基層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可以看到東部地區明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城市家庭計算機擁有量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職業等也存在很大差距。而《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大型問卷調查統計結果》也顯示,基層政府與非基層政府之間的信息化投入也有很大差距。這就使得一些對硬件、網絡依賴性很強的信息系統無法大規模部署。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推薦閱讀
《【研報】軟件與服務行業鴻蒙操作系統專題報告:打破設備孤島引領萬物互聯-210604(24頁).pdf》
《電子政務中心:2020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網上政務調查報告(67頁).pdf》
《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2021年政務外網IPv6演進技術白皮書(36頁).pdf》
《【公司研究】華宇軟件-困境反轉的泛電子政務領軍-210223(2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