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智慧市政?
智慧市政是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市政管理平臺;智慧市政能夠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GIS等先進技術,對城市的燃氣、電力、供排水、熱力、水利、綜合管廊等進行統一管控,以達到感知、集中監控、診斷分析、遠程運維、在線模擬、輸配管理城市基礎設施及資源的目的,實現城市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度,進行城市功能的智能聯動和快速相應,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水平。

2.智慧市政與傳統市政對比分析
整體對比:傳統市政分工明確,各部門負責各自的行政管理事務及數據分析工作。智慧市政利用感知設備對城市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的感知、監控,讓城市市政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客觀、高效、集約。
總體特征:傳統市政業務紙質化、零散化,市政數據記錄主要由手工記錄完成;各部門間較難實現數據共享。智慧市政則具有數字化、共享化、智慧化的特征,市政數據以電子數據形式現實,各部門可實現數據共享,決策則可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完成。
系統:傳統市的系統較難統一管理,由多個獨立的子系統組成,存在重復建設問題;智慧市政是將數據統一收集并傳上云端平臺,業務系統則是通過互聯網終端實現無紙化辦公,指揮系統也能迅速生成市政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核心技術:傳統市政解決問題依靠基礎網絡服務;智慧市政解決問題則是依靠物聯網、GIS和大數據。

3.智慧市政產業鏈
智慧市政產業鏈上游由軟件、技術廠商和硬件設備廠商組成,中游由系統集成商組成,下游由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環保及其他應用組成。
產業鏈上游:軟件和技術廠商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GIS和LoRa廠商。硬件設備廠商包括感知硬件設備、網絡傳輸設備和芯片制造廠商。
產業鏈中游:系統集成商中的行業龍頭如阿里云、騰訊云占總市場份額的55%,技術領先廠商如清華同方、科大訊飛占市場份額35%,解決方案服務商如力控科技、唯傳科技等占市場份額5%-8%,區域性供應商如大云物聯、三棱智慧等占市場份額2%-5%。
產業鏈下游:代表企業有遠東智慧、用友、商湯科技、大華、萬達信息、新華三等。

4.中國智慧市政行業政策一覽
2015年8月份,國務院頒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旨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通過促進大數據發展,加快建設數據強國,釋放技術紅利、制紅利和創新紅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2016年7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頒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旨在提升應用水平,主要是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培育信息經濟、深化市政管理、繁榮網絡文化、創新公共服務、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將信息強軍的內容納入信息化戰略。
2016年9月份,國務院頒布《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旨在加快推動市政信息系統互聯和公共數據共享,增強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市政信息資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12月份,國務院頒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到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信息化能力躋身國際前列,具有國際競爭力、安全可控的信息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數字鴻溝明顯縮小,數字紅利充分釋放。
2017年7月份,國務院頒布《“十三 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指出到"十三五"末要形成共建共享的-
-體化政務信息公共基礎設施大平臺,總體滿足市政應用需要;形成國家市政信息資源管理和服務體系;建成跨部門、跨地區協同治理大系統;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務模式。
2018年6月份,國務院頒布《進一步深化“互聯網+市政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市政服務",加快構建全國-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頭豹研究院:2020年中國智慧市政行業概覽(27頁).pdf》
推薦閱讀
《中興通訊:智慧城市白皮書:城市的智慧升級之路(35頁).pdf》
《阿里云:新型云計算服務體系支撐構筑數字經濟新優勢——云服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機理研究(1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