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物流
數字物流的定義是:在仿真和虛擬現實、計算智能、數據庫等支撐技術的支持下,應用數字技術對物流所涉及的對象和活動進行表達、處理和控制,具有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可視化等特征的技術系統。
此處的數字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硬件、軟件、信息存儲、通信協議、周邊設備和互聯網絡等為技術手段,以信息科學為理論基礎,包括信息離散化表述、掃描、處理、存儲、傳遞、傳感、執行、物化、支持、集成和聯網等領域的科學技術集合。數字物流是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與物流技術不斷融合、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基礎上誕生的。
數字物流的特點
數字物流具有具有學科交叉性、多目標性、多層次性等特點。
1.學科交叉性
物流是介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物流屬于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和理學等互相交叉的新興學科,其涉及范圍較為廣泛,正是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物流這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
數字物流同樣具有顯著的學科交叉性,且對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物流將力圖從離散的、系統的、動力學的、非線性的和時變的觀點來系統研究流通加工、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倉儲、配送、管理、營銷和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其本質是物流信息的數字化,而數字化的核心則是離散化。其本質是如何將物流過程中的連續物理現象、隨機現象、模糊的不確定現象、企業環境、個人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離散化,進而實現數字化。
2.多目標性
研究物流的重要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數字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同時數字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之一,必要要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節約,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等目標的統一。
3.多層次性
第一層:操作管理層。
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流裝備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是提高作業效率、滿足精確管理的基礎。另一方面是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在內部物流相關作業信息化基礎上,如內部業務管理、操作管理、分析管理等,強化與外界信息溝通與交換。該層關注如何采用適度的信息技術經濟合理地提高物流作業水平和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實現準確高效的物流操作。
第二層:執行和運營層面。
主要包括作業流程數字化、交易過程數字化以及溝通數字化。數字物流并不僅僅是對物流業務進行技術層的變革,同時也是一種發展模式。作業流程數字化主要涉及倉儲業務數字化管理、配送業務數字化、運輸車輛跟蹤、訂單報表整合到報關文件、法規的審查等方面,是有效地進行全球化運作和交易的基礎。
第三層:網絡層面。
物流方案策劃、邏輯實施、協同工作、全程服務等。該層功能注重物流信息的再利用和升值,提供信息的再服務和增值服務,如增加便利性、快速反應服務、延伸服務等方面。
數字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區別
數字物流是現代物流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結果,數字物流成為物流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與傳統物流存在著如下性能、服務、管理、技術等上的區別,如表2-1所示。

數字物流發展前景
一、在縱向方面,在物流的基礎上,出現了將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供應、銷售、流通等的有機結合的一體化物流,實現了流通與生產的紐帶和促進關系。隨著一體化物流的縱深發展,又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供應鏈理論,它是指涉及到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過程和活動的上游及下游企業組織所構成的網絡。
二、在橫向方面,數字物流在物流系統的設計、規劃、分析及配送等過程中,與地理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等數字城市框架的技術緊密相連,或者兩者有著交叉、融合部分,也可以將數字物流納入數字城市框架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在流通領域,隨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廣泛應用,社會大物流系統的動態調度、動態儲存和動態運輸將逐漸替代企業的靜態固定倉庫。在物流中運用機載數字遙感系統、衛星遙感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地籍調查測量系統和多種業務系統來獲得與更新數據,使數字物流具有準實時數據,這對物流系統的設計與規劃、物流配送與管理調度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推薦閱讀:
《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2021 物流數字化路徑思考與探索(79頁).pdf》
《數字物流研究院:中歐班列視角下的數字絲綢之路(28頁).pdf》
《DHL:物流中的數字孿生(英文版)(3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