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度(Kantar)發布了《BrandZ 2020年全球零售品牌75強》。
報告分析了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及偏好,為企業如何進入中國龐大的電子購物者市場提供了指導。
企業應該注意中國消費市場的哪些宏觀變化?
1.中國消費者對健康和安全問題的認識一直在提高。
從受污染的嬰兒奶粉到過期商品被回收再利用,中國媒體上充斥著駭人聽聞的食品安全例子。這讓許多跨國品牌受益匪淺,進口到中國的產品被認為具有更高質量。新冠疫情的爆發將消費者的敏感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將關注點從產品擴展到服務。
預計美團和阿里巴巴等大型私營服務集成商將以此進行品牌價值建設,增強對消費者的品牌承諾。他們將承擔起“檢查員”的角色,向擅長健康和安全的機構和服務提供商頒發自己的品牌批準印章。
2.數字健康發展迅速,消費者更多采用遠程醫療模式。
病毒的易傳染性清楚表明了在疫情期間去醫院的風險,中國消費者希望能夠接觸到最好的醫生,集中在領先的醫院,但不認為每次都要親自來接受專家有價值的建議。
消費者現在將通過在線視頻咨詢、健康監測技術、自我測試等方式大規模擁抱數字健康。醫院也應該接受這一點——這種方式更省時,成本更低,減輕了物理基礎設施的壓力。保險公司喜歡它提供的額外數據,以更低的成本創造更好結果的可能性。
3.隨著消費者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人們需要拓寬視野,在國際上尋找新產品和新品牌。
中國電子商務每年花費近2萬億美元,這使得其電子商務市場的價值是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電子商務市場總和的兩倍多。
網上購物的人數一直在增長。將近一半的人還沒有連接到互聯網,那些已經在網上購物的人每年都在花更多的錢——在更多的類別上。仍然存在巨大的未開發潛力。
跨境電子商務目前占中國在線銷售總額的15%至20%,網上銷售大約占所有零售額的25%到30%。以美元計算,2019年跨境電子商務銷售額約為144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增至1640億美元。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凱度(Kantar):BrandZ 2020年全球零售品牌75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