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政府概念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數字政府”理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美國前總統戈爾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發表演講時提出的“數字地球”的概念,隨后“數字政府(Digital
Government) ”一詞在西方政府與IT企業合作中應運而生。
此后,國外學者對數字政府的研究日漸豐富。在中國,學者梁木生最早關注并研究數字政府運行的技術規制對預防政府權力濫用方面的作用,并從中總結出了數字政府的概念、技術規制的特點、法律建設的特征,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概念引介的重要作用,由此開啟數字政府在中國的研究進程??v觀學術界對數字政府的已有研究,可知數字政府乃是公共治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是一個多維度的復雜概念。學者們對數字政府的研究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均有建樹且各有所長。但是,總體上看,已有研究對數字政府的概念界定缺乏共識,部分觀點甚至存在較大爭議,并呈現出“盲人摸象”式的碎片化、模糊化與過度專業化等特征,缺乏深入系統的探討。
2、數字政府概念
(一)數字政府理論概括型概念的研究現狀
理論界對數字政府概念的研究大多圍繞單一視角進行定義,主要研究視角有比較視角、形態視角、公共治理視角等。理論界的研究總體上側重于描述數字政府的概念、特征、原則以及治理理念等。
從比較視角看,已有研究對數字政府的概念界定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等相關概念應相互區別。例如,鮑靜等認為,數字政府是政府為適應和推動經濟社會做出的數字化轉型,比較研究發現“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
“數字政府”與“智慧政府”在治理技術、治理對象、治理主體、治理范圍、治理理念等多個層面存在明顯區別,與其他概念相比,數字政府的內涵更為豐富;馬亮認為,數字政府強調政府的“數字化”
( Digitalization)
,其中包括電子政務,還涉及公眾參與、業務協同和組織變革。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兩個概念內涵相似,可以互換使用。例如,黃璜認為,電子政務和數字政府都是政府借助數字技術以更高效的方式分配信息,從組織層面看,數字政府旨在借助數字基礎設施得以賦能、協同與重構;黃璜從公共政策角度探討“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所代表的不同邏輯,研究發現“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的含義基本相似,兩者屬于政府治理實踐的不同演進歷程,都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的政策目標、任務和手段的概括與總結;
張權和熊錦認為,“電子政務”與 “數字政府”只是在學科背景和使用環境上存在差異,在學術研究中兩者的概念不必作出嚴格區分。
從形態視角看,數字政府被視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是工業時代的傳統政府向信息時代演變產生的一種政府形態”。形態視角包括政府形態視角和社會形態視角。第一,從政府形態視角看,張成福和謝侃侃認為,數字政府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結果,旨在運用數字技術創造公共價值,代表一種全新的治理模式;王嘯宇和王宏禹認為,數字政府是政府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構建的一種政府形態,主要強調數據資產在政府供給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應用。第二,從社會形態視角看,戴長征和鮑靜認為,從“統計政府”到“數字政府”的轉變,是人類技術進步和人類社會治理理念巨變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數字政府是政府通過數字化思維、數字化理念、數字化戰略、數字化資源、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規則等治理信息社會空間、提供優質政府服務、增強公眾服務滿意度的過程。
從公共治理視角看,學者們已經意識到數字政府的根本目標是捍衛公共價值。例如,Gil-Garcia指出,信息和信息技術以某種實質性方式參與公共治理,數字政府可視為公共部門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實現公共服務方式的創新,改善公共服務信息和公共服務供給;門理想等學者基于公共價值視角進一步詮釋了數字政府的內涵,并總結了政府數據開放價值的要義在于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最終目的是創造公共價值。
(二)數字政府實踐總結型概念的研究現狀
實務界對數字政府的概念研究主要聚焦于對理論與實務的銜接,集中于對技術賦能、治理理念重塑、改革成效等現實問題的歸納提煉。同時,也有學者深描典型地區、典型部門的具體措施,提供全景式敘述。已有研究從浙江、深圳、云南、上海等地的數字政府治理實踐中總結數字政府的特征并提煉出概念。
第一,總結地方政府公共政策中對數字政府的定義,發現地方政府在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對
“數字政府”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認識。例如,廣東省在《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 2018—2020年) 》中指出:
“數字政府”是對傳統政務信息化模式的改革,包括對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的重塑。浙江省將數字化視為政府及其治理本身改革的關鍵契機,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總體方案》中提出,“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政府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背景,對施政理念、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進行全局性、系統性、根本性重塑,通過數據共享促進業務協同,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第二,從工具視角看,何圣東和楊大鵬結合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項目實踐,提出數字政府是數字時代的政府存在狀態和運行方式,所有的政務活動將于云端實現數字化。第三,從系統視角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實踐中,盧向東認為,數字治理是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國家“互聯網
+
監管”系統,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新型治理方式;吳靜等人認為,抗擊疫情助推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進程,并從中總結出數字政府的概念,即數字政府是通過完善統一的政府內外網、電子政務平臺、政務服務平臺、信用監管平臺、市場監管平臺,促進政府內部運行的整體協同,提升政府運行效率,實現政務服務的便捷和高效的治理途徑。
綜上所述,現有對數字政府概念的研究從理論、政策、技術、組織等多層面定義數字政府,這表明數字政府的內涵豐富且外延廣泛。但是,已有研究暴露出共同缺陷,即把數字政府放在特定視角之下,導致概念缺少一般性、包容性。其中,有些研究聚焦某些具體的理想狀態或者停留在對數字政府部分形態的觀察上,忽視了諸多現實因素對數字政府的影響,要使概念成立需要具備諸多前提條件,是狹義化的數字政府。
3、我國數字政府發展現狀
政府信息化建設自20世紀末至現在始終都是我國信息化戰略的重要領域,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數字政府建設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我國政府于2017年啟動了數字政府試點,目前已經有十多個省出臺了數字政府建設規劃。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數據顯示,全國政務云在2018年已實現31個省級行政區全覆蓋,地市級行政區政務云覆蓋比例達到75%。2019年,已上線運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聯通31個省(區、市)和40余個國務院部門政務服務平臺,接入地方部門300余萬項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流程的優化和政府下屬各部門平臺的打通使服務效率有效提升。
近年來我國數字政府的建設在需求方的刺激下有了迅速的增長,2018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140億元左右,同比上漲15%。隨著中國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數字政府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字政府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255億元。
2020-2025年我國數字政府行業產值規模及增速預測(單位:億元)

推薦閱讀
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數字政府新基建發展白皮書[40頁].pdf
賽迪:2020年中國數字政府建設白皮書(32頁).pdf
中國信通院:數字時代治理現代化研究報告——數字政府的實踐與創新(2021年)(48頁).pdf
中國信通院:數字政府云原生基礎設施白皮書(2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