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場景
當前·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較成熟的應用包括農業資源和環境監測、種植業生產智能監測、大田精準作業、設施園藝物聯網監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
1、 農業資源和環境監測
通過使用低空傳感器和無線傳感器完成對農作物長勢、面積、估產、品質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
2、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農業物聯網可實現農產品自生產、加工、運輸至銷售的全流程監控追蹤。

3、 畜禽精細化管理
采用動物生長模型、營養優化模型、傳感器等現代信息技術,根據畜禽的生長周期、進食周期、等信息對畜禽進行自動化投喂。
4、 種植業生產智能監測
通過各種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室大棚內環境因子數據,并在專家決策系統的支持下進行智能化決策。
5、 大田精準作業
通過對大田種植生產過程關鍵環節的自動化監測,對其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和產出效率。

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
一、信息感知技術
農業信息感知技術是指利用遙感技術、農業傳感器設備、RFID技術等相關技術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不受時空的限制對農業物體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
1、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利用對電磁波敏感特性的遙感傳感器,在不需要接觸目標物體的條件下可以探測目標地的物電磁波信息,能夠對信息進行提取、判斷、處理和應用的一門科學與技術。
如今遙感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可對農作物進行遙感估產、作物長勢監測、種植面積提取等應用。此外,遙感技術還可以檢測出農業病蟲害,可以在農作物剛遭受病蟲害時就探測到這一光譜差異,及早發現農作物病蟲害并及早進行防治。
2、傳感器技術
傳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信息采集的“感覺器官”,通信系統是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計算機則是處理各類信息的“大腦”。
傳感技術是使用各類傳感設備從自然界中獲取相應的信息,通常是有生物量、物理量、化學量的傳感器來獲取信息。如今傳感器向微小型化方向發展,能夠提高其可靠性、便捷性、降低成本。
二、信息傳輸技術
信息傳輸技術包括有線網絡傳輸和無線網絡傳輸等相關技術。農業信息傳輸技術是將涉農物體通過智能感知設備采集到信息數據,接入相應的傳輸網絡中,依靠有線或無線通信網絡,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交互和共享。目前由于農業領域的特定環境要求,主要應用無線信息傳輸技術,如常見的
ZigBee、Wi-Fi 等都屬于無線網絡傳輸技術,近距離多使用 Zigbee 協議進行數據傳輸,遠距離使用 Wi-Fi 技術。
三、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
數據分析與挖掘就是從大量不完全的隨機和模糊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潛在有用信息的過程。
對各類農業生產和應用來說,建立和執行規范化的信息分類標準,對各項農業資源和農情數據進行科學的存儲與管理,完成數據組織的標準規范、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可視化以及統計挖掘等功能。數據庫之間相融相通,可以交換共享,統一調閱。
內容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36頁).pdf》
推薦閱讀:
《中國物聯網產業應用聯盟:物聯網行業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103頁].pdf》
《頭豹研究院:物聯網行業2021年中國物聯網指數系列報告一:物聯網概覽萬物互聯路在何方(3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