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醫療發展歷程
我國AI醫療行業起1978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皆處于緩慢發展階段,直至2018年起,我國AI醫療才開始稍有起色,截止至今,國內AI醫療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探索期——2018年前
1978年,“美幼波肝病診療程序”被認為是第一次將專家系統應用到中醫領域,此后,“中國中醫治療專家系統”、林如高骨傷計算機診療系統”相繼出現,可以認為是醫療Al的雛形;
1996年,專注人工智能研發的廠商相繼出現;
經過20余年的發展,人工智能研發企業數量達到頂峰,2015年后醫療Al投融資數量逐年攀升,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進入市場,市場開始整合。
(2)市場啟動期——2019-2025年
2018年,秉承國家級政策,各省市地方關于醫療Al的政策相繼出臺,推動醫療Al項目落地。2018年,“百度醫靈”,阿里“ET醫療大腦2.0、
騰訊“數字醫療裝備研發專項”等發布、啟動,進一步推高市場熱度。
(3)高速發展期——2025-
經過長期探索,廠商可以找到被用戶付費認可的服務方式,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IPO開始。
IPO熱點轉移,廠商收入增加,實現盈利。
(4)市場成熟期——未來
經過高速發展,市場進入成熟期。新技術、新替代性模式成為廠商需要面對的新風險。新技術、新替代性模式出現,產品、廠商開始逐漸退出市場。

2.AI醫療行業市場現狀
(1)投融資事件
目前,隨著國際和國內AI醫療的熱度持續上升,資本投入了更多關注。2020年我國醫療融資事件數遞減,但融資總額卻強勁走高,到達歷史最高的接近40億元,其中AI新藥研發是最熱門醫療AI融資領域。
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后簡稱2022統計年)總計發生醫療AI相關融資事件112起,相較2020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后簡稱2021統計年)融資事件總量略有減少。
將2021統計年融資事件進行拆分可見,新藥AI研發以43起名列第一,AI影像37起位居第二。但到了2022統計年,AI影像企業大量遞交招股書導致一級市場融資數量驟降至26起,造成融資總量有所下滑。


(2)細分市場
輔助診療:輔助診療是醫療Al在院內場景應用涵蓋范圍較廣,目前已經實現電子病歷、醫學影像、基因檢測、CDSS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輔助治療、醫療機器人等多個應用落地,為實現診療流程標準化賦能,提升診療規范性和準確性。其中,醫療機器人融資規模增速明顯,同時出現很多大額融資,主要集中在手術機器人領域,2021年融資規模達到了15.91億美元。

AI+藥物研發:國內Al+藥物研發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大規模投入階段,應用主要集中在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階段,數據與算法的挑戰也尤為明顯,但已存在商業化結果,科技巨頭和傳統藥企紛紛布局,也涌現了一批專
注于賽道的初創企業,藥物發現與臨床測試階段研發外包市場規模持續增長,Al+藥物研發潛在市場規模大。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0億元。

AI+健康管理:AI+健康管理服務場景集中在健康體檢市場,也可以為企業提供職工健康管理服務以及合作保險公司等,隨著體檢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以及個人用戶的健康管理意識的提升和付費習慣的培養,AI+健康管理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3年,我國體檢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364億元。

3.AI醫療行業發展趨勢
(1)解決數據壁壘問題,提升數據利用效率
當前,AI醫療行業數據安全存在爭議、數據利用效率低且數據成本高,未來,如何獲取大量優質數據的積累和共享,淬煉出更精準的算法賦能醫療行業的發展將成為AI醫療需要攻克的主要方向。
(2)探索可持續的多元盈利模式,推動醫療Al商業化落地
醫療AI面臨著醫院付費意愿不強、C端用戶使用習慣和付費習慣有待培養、醫保政策等配套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等問題,要實現規模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未來,醫療AI企業將持續探索多元商業變現模式,持續打磨產品,增加產品線,拓展合作醫療機構范圍,以實現可持續盈利。
以上梳理了AI醫療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參考報告:
易觀分析:2022年中國醫療AI市場洞察報告(19頁).pdf
動脈網:2022醫療AI行業報告(91頁).pdf
推薦閱讀:
2022年中國數字醫療商業化發展趨勢及醫療AI公司研究報告(63頁).pdf
36氪:AI醫療行業研究報告(4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