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版權的概念
伴隨數字技術的的迅猛發展,數字版權應運而生。數字版權是指制作、發行、復制和存儲網絡電子書、電子雜志及其他以網絡為載體的數字化作品的版權。版權的承認和法律化的進步在各個時代都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能使公司更好地實現對社會經濟關系和各種信息的把控。
總而言之,數字版權是指作者對作品享有的以數字方式存儲、復制、出版等專有權利。這種權利與傳統版權有很多相同之處,如具有版權的作品都需具備獨創性,版權權利都包括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等。
數字版權主要權利仍包括傳統版權的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傳播權等,也包括數字化復制、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各種權利,數字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使得版權的內容更加豐富,主要體現在原有版權權利的擴張以及新版權權利的產生兩個方面。

數字版權交易商業機制
數字版權交易的商業機制是指數字版權人將版權中的財產權與他人進行價值交換的的交易系統,有使版權交易市場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體的交易模式有三種,分別是授權許可模式、版權轉讓模式和作價融資模式。
(1)授權許可模式
授權許可模式是版權人將版權的財產權在一定范圍和期限內授權給他人使用的模式。這種模式作為目前數字版權交易中最為普遍的交易模式,涉及到的是版權使用權的出借,版權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利用授權許可模式,版權人可與使用者就版權使用的范圍、期限、報酬等內容進行約定并訂立授權許可協議。
(2)版權轉讓模式
與授權許可模式出借使用權不同,版權轉讓模式是對版權所有權的出賣和轉讓,版權人可以在版權保護期內將版權財產權的部分或全部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取得對版權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由于版權轉讓模式的受讓人取得的是版權的所有權,在法律關系中能享有更完整的版權權利,能夠更好地行使版權權利并獲取收益。
(3)作價融資模式
版權的財產權有能獲得經濟收益的特點,版權的財產權利也能作為股權出資或作為債權擔保,因此版權作價融資也成為了一種新興的交易商業模式,主要包括質押融資、版權出資和版權資產證券化等。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1.數字加密解密技術
數字加密技術主要運用密碼學原理,將數字信息內容加密,設置登錄密碼,或限制使用次數等加密手段,保證被加密的數字信息不被未經授權的用戶非法提取、修改、刪除等,是一項網絡信息安全重要的基礎技術,使未經授權的用戶無法獲取數字版權,這種事前防護措施能有效防止侵權行為,保護數字版權,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數字版權保護領域。
2.數字水印技術
數字水印技術是上個世紀90年代產生并快速發展的一項數字信息保護技術,數字水印是指將數字版權內容中嵌入特定的數字水印信息,特定數字水印信息可以包括作者、出版人或其他版權所有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追蹤盜版侵權行為的數字程序等,因此將這些信息嵌入數字作品信息中,既不影響版權使用又能對版權內容進行保護。因此數字版權產業的有關企業特別是軟件開發商都積極發展這項技術,我們熟悉的Adobe系統公司
Photoshop軟件中就使用了數字水印技術以保護軟件著作權。
3.數字指紋技術
數字指紋技術也被稱為信息指紋技術,數字指紋技術使用數字函數對數字內容進行計算,并對計算的結果進行儲存記憶,當數字內容信息改變其結果也會發生變化,計算機就能很快識別出是否有非法授權修改數字內容的行為出現。這種保護技術能有效識別正版數字作品內容,防止其不被非法使用、修改,當出現非法行為時又能很快識別、追蹤。
4.資源標識技術
資源表示技術是數字內容初始建立時,都會被標記一個唯一的標識,數字內容被錄入數字管理系統后,系統將產生一個與之對應的標志,所以要使用特定的數字內容時,必須要使數字內容的初始標識與之相對應,實現對數字內容的控制和管理,防止非法破解行為。專門的標識也可以方便人們檢索特定的數字信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搜索和購買相對應的數字內容。
5.身份認證技術
身份認證是互聯網權限管理的基礎技術,當用戶登錄時,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系統對這些信息進行識別比對,判斷用戶身份是否合法有效,但這種方法有時過于單一,容易被破解,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用戶有時還要通過動態密碼甚至指紋、面部識別的方式進行驗證,特別是后者通過人體生物特征進行識別和認證,通過這樣的驗證和識別方式確認用戶身份安全性較高。
推薦閱讀:
《賽迪:區塊鏈數字版權應用白皮書[56頁].pdf》
《零壹智庫:區塊鏈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發展報告(17頁).pdf》
《2022年數字化視頻內容版權保護SaaS服務商阜博集團股權結構研究報告(4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