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遠程醫療發展歷史
1、萌芽探索階段——20世紀80-90年代中后期
20世紀80-90年代中后期,遠程醫療由西方傳入中國,學術領域開始對遠程醫療進行探索,1988年解放軍總醫院通過衛星與德國一所醫院進行了一場神經外科遠程病例討論,這是我國真正意義踏足遠程醫療。
2、建設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2008年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相繼開展多項全國性的遠程醫學網絡建設,包括原衛生部領導下的金衛醫療網絡、原衛生部的雙衛網、軍隊的遠程醫學信息網(軍衛2號)等;同時期,北京、廣州、四川等省市也相繼踏足遠程醫療網絡的建設,推動了我國區域性遠程醫療的建設。
21世紀初,遠程醫療通訊手段逐步由衛星向Internet網絡過渡;中日友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等國內大型公立醫院相繼開展遠程醫學服務,服務內容也由最初的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教學拓展到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手術示教等。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出臺的《衛生部關于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的通知》中,“遠程醫療”一詞正式出現在我國正式文件中,為我國遠程醫療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快速推廣期——2009-2019年
2009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一輪醫改,遠程醫療作為優質醫療下沉的手段,在新醫改實踐中承擔重要任務。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59.1%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量超過2000萬,遠程教育培訓接近200萬場。
4、加速落地期——2020年至今
隨著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布局逐漸成熟,加上疫情影響下,人們對網絡看病觀念的改變,中國遠程醫療進入加速落地階段。如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中興通訊與四川電信助力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首次實現兩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G遠程會診、5G
遠程醫療小推車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啟用。
我國遠程醫療前景
1、市場規模前景可觀
2019年,中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70.5億元,同比增長43.5%。進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像,遠程醫療的應用普及得到大幅提升,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55.8億元。隨著遠程服務政策環境優化、5G
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商用普及,預計 2023 年中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有望超過770億元。

2、我國遠程醫療發展趨勢
移動化、智能化是我國遠程醫療未來趨勢。在5G技術的加持下,全網服務能力提升;加上車載和便攜的遠程會診設備的普及,遠程醫療將走向移動化,智能化,服務將更加便捷。
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遠程醫療領域的布局為例,其當前及未來重點工作之一即啟動移動遠程醫療工作。包括基于音視頻交互、病例共享檢驗檢查上傳等功能,APP的程序設計將遠程會診方式拓展到不限時間、不限地域,在手機端可查看病人的病情狀況、包括X光片、CT、B
超、心電圖等各類檢驗檢查資料。
來源:《健康界2021中國遠程醫療發展報告23頁.pdf》